“冷水海蛎子鲜。”这是沿海居民的共识。进入冬至后,寒冷的天气直接导致海水水温降低,这成了提升牡蛎鲜度的好时机。眼下,正是牡蛎的肥满期,鲜美的牡蛎上市,闻讯而来的南方收购商大量收购南运,其中红岛牡蛎成为福建、浙江等地高档餐厅的抢手货,论个卖到了10元。
红岛牡蛎到南方论个卖
1月6日早上8时多,泽库镇养殖户于进成家的海鲜摊位已经是一派忙碌景象,卸货、分拣、冲洗、装袋,几名工人在于进成的带领下各忙各的。此时,于进成已经忙活了两个多小时了。为了及早出货批发,他早上6时就驾船与两名员工出海,已经打捞了100多袋牡蛎返回了。
在外行看来,牡蛎都是一副模样,但是对于养殖行家来说,不仅牡蛎是否肥美能一眼看出来,还能通过肉眼区分不同品种的牡蛎。“工人将不同品种的牡蛎分别堆放分拣,有扇贝皮、野生附着牡蛎、猴蛎子,还有红岛牡蛎。红岛牡蛎口感最好,但是外壳比较厚,因此对普通消费者称重购买来说不太划算,而且这个品种批发价也略高,基本都被南方的收购商订购了。”于进成说。
于进成边介绍边忙着装袋,经过高压水枪冲洗,原本污浊的牡蛎外壳瞬间清洁了,于进成将它们装进蛇皮袋里上秤称重。“一袋是50斤,一共是10袋,这些要通过长途客车发往福建,我赶着进城送货去。”说着,于进成麻利地将装满牡蛎的蛇皮袋拎到货车上。
据于进成介绍,去年12月下旬,福建的商贩到本地踩点,相中了于进成养殖的牡蛎,经过品尝比较后,他们决定长期采购红岛牡蛎。本地牡蛎称重批发销售,但是到了福建市场以后,牡蛎则论个卖,在高端酒店的餐桌上,每个红岛牡蛎至少能卖上10元钱。“我已经连续半个月向南方发货了,我的牡蛎大概能出到3月份,这期间只要有货,他们就采购,销路根本不用发愁。”于进成掩饰不住心里的喜悦。
肥鲜牡蛎本地也畅销
去年7月份,于进成购买了30万斤牡蛎苗,分装在6000多个渔网笼中育肥。与于进成一样,泽库镇的很多养殖户也于去年七八月份投放牡蛎苗,养殖户王军投放了7000多笼苗种。
今年牡蛎的产量不错,肥满度也好。“去年夏天虽然也有台风过境,但是影响不大,牡蛎没有丢失,死亡率也低,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略有增加。而且海水水质好,海水中微生物丰富,牡蛎肥满度比往年要好,今年牡蛎肥得也比较早,以往要等到元旦以后才比较肥,上月中旬打捞时已经很肥了。”王军说。
对于肥满度提升,当日,去泽库镇养殖户家采购的商贩许彬彬也表示赞同。“我摊上有不少老客户,他们觉得牡蛎不但肥而且鲜,隔三差五就去我那买几斤回家。”许彬彬说,随着小马力渔船的歇业,螃蟹和爬虾的上货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10多元的售价跃升为40多元,普通消费者的购买量越来越少。此时,价格比较便宜的牡蛎上市补缺,10元钱3斤的售价基本与去年持平,比大部分蛤蜊要便宜不少,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许彬彬的摊位每天能出售500多斤牡蛎。批发价每斤涨了两毛由于外地市场的拉动,今年牡蛎收购价格提高,本地收购商切实地感受到利润空间小了。今年普通品种的牡蛎,每斤批发价格大约为1.5元左右,而红岛牡蛎等较好的品种,批发价格为每斤2元,分别比去年增加了两毛钱。“我每天进货500多斤,成本多出了100元,一个月下来,大概要少赚3000元左右。”许彬彬并不讳言。
对于今年价格上涨,商贩王丽琳表示,牡蛎品质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市场上通常以质论价,品质好,批发价格自然就高。”王丽琳说,牡蛎肥美招揽了很多回头客,带动销量的增加,但同样也能折减进货成本增加的压力。
收购价和批发价都提高了,但本地消费者没有感受到价格的变化。王丽琳说,尽管如此,但提高零售价格的想法仍然不切实际。重要原因一是今年海鲜市场价格普遍较去年降低,二是今年牡蛎丰收增产,如果提高零售价,文登以外产的牡蛎也会来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