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蚯蚓(Eiseniafetida),又称红虫、堆肥虫,是一种常用于有机废弃物处理和堆肥的蚯蚓。通过其出色的分解能力,青蚯蚓能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富含养分的蚯蚓腐殖质,为农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
粪料发酵
经过5到10天堆放发酵后,可以通过进行1到2次的翻堆混匀来使用牛粪,其中含水率要求为30%至40%。而猪粪需要先用5%至10%(按湿重计算)的碎稻草或其他草料均匀混合后堆高约1米左右的料堆进行发酵,与牛粪一样含水量,需要注意防止堆料过于紧密,7到10天之后进行翻堆,继续发酵,通常2-3天后翻堆后,可以使猪粪发酵腐熟,变得松软,此时就可以用作饲养蚯蚓的粪料。粪料发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蚯蚓饲养产量的高低,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蚯蚓放养
在蚓床准备好之后,将发酵好的猪牛粪放入蚓床内,料堆的高度约为20厘米,留出中间走道两侧各20厘米的空间以作放养蚓种之用。在放养蚓种之前,需要先给蚓床浇湿,然后将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蚓床内的猪牛粪旁边,关于蚓种放养并没有具体的限制。但要注意不要在蚓床完全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以免导致蚓种的损失。
饲养管理
当蚓床中还含有20%-30%的饲料时,在采收蚯蚓后应及时添加腐熟的粪料。主要添加方法有侧面添加法和上面条状添加法。在高温的夏季,可以将猪粪加水制成糊状,然后以条状形式直接撒在蚓床上。如果不定期添加饲料并且不浇水,会导致蚯蚓缩小甚至死亡。此外,要注意保湿和通风。在夏季高温天气中,应每天下午洒水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使用深井水或低温水,并结合覆盖稻草进行保湿。春季和秋季每月洒水3到5次,具体根据冬季情况而定。洒水时要均匀细致,水流冲力要小。此外,要打开大棚四周的薄膜以便通风换气和降温。
每年七八月份夏季高温天气,应该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努力将蚯蚓床中的粪料温度降到三十摄氏度以下,以促进蚯蚓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在蚯蚓床上搭建棚子,并使用蓝色塑料薄膜作为遮荫材料,然后覆盖稻草编织的帘子或遮阳网。另外,还可以采取在蚯蚓床内铺设一层稻草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温度。此外,每天下午还可以在棚内浇水降温,但不能使用经过暴晒的稻田水。
冬季保温。冬季到来前,做好大棚密封保暖工作,在棚内蚓床上覆盖稻草,有条件的单位再在稻草外覆盖一层薄膜,力争把粪料温度最低控制在10℃―15 ℃以上,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
敌害防除
经过几年的蚯蚓养殖发现,蚯蚓很少发生病害,主要关注的是敌害的防治,如蝼蛄对蚯蚓的危害很大,它主要捕食蚯蚓的卵和幼虫,因此在松土和采收蚯蚓时一旦发现应及时加以消灭。在秋冬季节,一些鸟类由于食物短缺常来啄食蚯蚓的卵和幼虫,此外还有老鼠、蛇和蚂蚁等也是蚯蚓的敌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