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林蛙因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产品备受市场青睐。林蛙的价格也因为人工养殖技术难题多,成活率低等原因,居高不下。在城港路街道柳林头村,林蛙养殖户刘大铭用八年时间摸索出一套林蛙养殖技术,成功突破各种技术难题,现在林蛙成了他的“摇钱树”。
林蛙生长发育阶段需精心照顾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林蛙养殖户刘大铭的养殖大棚,探寻如何将野生林蛙培育成人工圈养的奥秘。在养殖大棚内,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着给蝌蚪喂食的刘大铭,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个阶段,正是林蛙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必须按时给蝌蚪喂食。“我现在一般都是早晚喂它们两次食物,这些蝌蚪的大小和健康状况,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养殖过程中林蛙的成活率以及今后的利润率。达到商品蛙出栏的规格是35克,如果蝌蚪的体重减半,那么幼蛙上岸后的体重也会减半,可以这么说,蝌蚪长的大小如何,将会对下一形态林蛙进食开口料非常关键。”刘大铭向记者介绍道。
当下的季节,正处于林蛙生长发育阶段中的“蝌蚪”期,在露天的水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成群的蝌蚪围绕着玉米面做成的饵料在不停地啄食。“这个水池总长度是62米,大概能放62立方水,如果按照每立方水最合理的密度计算,1立方水能放殖600-800尾蝌蚪。按照这样的比例放殖的话,蝌蚪的生长速度会很快,而且对水温、水质都好控制。这个蝌蚪现在在水里有20天左右了,大概在水里呆60天左右才会上岸,经过变态才能生长。”刘大铭说。
林蛙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十分苛刻,气温高了或是低了,林蛙都不会进食。在林蛙养殖大棚外,记者注意到,每个养殖大棚顶上都用遮阴网覆盖。据刘大铭介绍,只有用遮阴网覆盖才能把棚内的水温控制在15至20℃之间,而这也是林蛙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区间。“莱州的天气对林蛙养殖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莱州,林蛙的生长周期要比东北那边缩短一年左右,东北四年才能出一批商品蛙(注:规格在35克左右),而莱州是三年左右的周期,就能达到出栏率90%以上,所以,就目前来看,在莱州养殖林蛙是最适合的,也是最见效益的。”
林蛙养殖过程中配套饵料十分重要
林蛙养殖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题莫过于饵料在培育阶段必须跟蛙体生长发育阶段相一致,也就是不同时期的林蛙进食的饵料大小也大不相同。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刘大铭专门建了一间饵料培养车间,用于培养林蛙肉食饵料——黄粉虫。“黄粉虫就是林蛙的饵料,林蛙上岸以后主要就吃这种虫,这个黄粉虫本身就是一个养殖致富的产业,效益也非常可观,但是养林蛙必须把黄粉虫养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的饵料直接决定你养蛙的数量。”
黄粉虫的培育也是一门学问,只有经过不断的经验摸索,才能探究出黄粉虫的培育与林蛙生长发育阶段的一致性。刘大铭告诉记者,小林蛙体重越大,上岸之后体重越大,吃开口料虫龄的大小也就大,开口料大第一减低饵料的成活率,虫要是小,活动能力就减弱了,由于林蛙是“近视眼”,看不到虫子,吃不进去,成本就浪费了。“林蛙在蝌蚪阶段是按肠道区分的,现在它的肠道比较长,是素食动物,随着它体重增长的同时,它肠道也在缩短,到中期就是杂食动物,到后期完全是肉食动物,根据不同的周期需要,配比不同的饲料,这样才能保证蛙长得又大又好。”
如今,刘大铭养殖林蛙已经有8个年头了,从蝌蚪孵化到饵料培育,刘大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成功经验。如今技术成熟了,刘大铭的林蛙更是供不应求,好多外地客商上门求购。“现在来看,林蛙的销路还是不错的,比较稳定,目前是5个大棚,能养20万尾蛙,明年我准备再扩建5个大棚,这样每天就是大概20万尾蛙循环,每年必保证10万商品蛙出栏,效益就在一百五六十万左右。”说起自己养殖林蛙的规划建设,刘大铭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