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场疫病来源一是由新引进的鸭带进场内,如从病鸭场引进鸭雏、幼鸭或开产小母鸭等;二是污染的鸭舍,如过去曾饲养过病鸭而未经彻底消毒的鸭舍;三是日常工作中消毒不够和执行安全措施不严,以致将疫病经饲料、用具、人员往来和其它动物而传至场内。防制疫病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选择良好的环境办鸭场
(1) 鸭场选址
鸭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采光充分、易排水、隔离条件良好的区域;
鸭场周围无大型化工厂、矿厂,远离干线公路、学校、医院、乡镇居民区等设施,无污染源和噪声。鸭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鸭场不允许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2)鸭场或鸭舍建筑卫生质量要求
鸭场分为生活区(包括办公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生活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养殖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鸭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鸭场净道和污道分离;
鸭舍墙体坚固,内墙壁表面平整光滑,墙面不易脱落,耐磨损,耐腐蚀,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舍内建筑结构应利于通风换气,并具有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
(3)鸭场周边环境、鸭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提出的指标要求。
2、鸭场的消毒与隔离
(1)鸭舍的清洗正确的鸭舍消毒,应在新鸭到达之前,即已清洗和消毒完毕。每一栋鸭舍应在消毒熏蒸之后,最少空闲1周。鸭舍消毒效果好坏,决定于用药物消毒前的彻底清洗程度,而不是决定于所用的消毒药。彻底清洗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总数,去掉隐藏病原体的污物,将病原体暴露于日光、空气、消毒药和熏蒸剂之下。
清洗鸭舍时应注意做好下面几件事:
移走鸭舍内的全部鸭,清除散失在鸭舍内外的鸭只;
清除存留的饲料。未食用完的饲料不应挪至另外的鸭舍。水槽、料槽和料桶应彻底清洗,一定要将附着于料箱底部和四壁上的饲料洗净,因可能有病原体存在或附着于其上,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设备要移出并经清洗和日光照射。脏污的设备会带有病原,所以,可移动的设备都要移至舍外,放在日光之下,并经消毒后再搬回鸭舍。未消毒的设备搬回鸭舍之后,则破坏了鸭舍的消毒效果,鸭舍可能重新被污染;
初步清洗鸭舍。用水冲洗天花板、四周墙壁及窗户,去掉其上附着的灰尘;飞溅下来的水将弄湿垫料,灰尘附着其上,最后一起被移走;
移走所有的垫料,转移到远离鸭舍的地方做肥料。在*近鸭舍的地方不能堆集和散落旧垫料,因老鼠和害虫可能将其中的病原带回鸭舍;
清理鸭舍外部散落的垫料,清除饲料间和鸭舍外的垃圾及杂草等;
修理鸭舍和设备等需要修理的部分;
彻底洗刷鸭舍墙壁和设备;必要时可在水中加洗涤剂,使用洗涤剂水浸润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刷,高压喷水枪冲洗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设备需要擦拭的部分要擦拭;
(2)消毒
环境消毒:生产区和鸭舍门口应有消毒池,消毒液应定期更换。车辆进入鸭场应通过消毒池,并用消毒液对车身进行喷洒消毒。鸭舍周围环境宜每2周消毒1次。鸭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宜每月消毒1次。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衣。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进人生产区的外来人员应严格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更换一次性防疫服和工作鞋,脚踏消毒池,按指定路线行走,并记录在案。
鸭舍消毒:在进鸭或转群前,将鸭舍彻底清扫干净,应采用0.1%的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或0.3%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使用的消毒剂类型进行全面喷洒消毒。
用具消毒:定期对喂料器、饮水器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剂应采用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使用的消毒剂类型。
带鸭消毒:鸭场应定期进行带鸭消毒。在带鸭消毒时,宜选择刺激性相对较小的消毒剂,常用于带鸭消毒的消毒药有0.2%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次氯酸钠等。场内无疫情时,每隔2周带鸭消毒1次。有疫情时,每隔1天~2天消毒1次。
(3)鸭舍的整理
应用杀虫剂在地与墙的夹缝和柱子的底部涂抹,以保证能杀死进入鸭舍的昆虫。
放进新的垫料。将消毒过的设备重新放人鸭舍。
关闭鸭舍,空闲2-4周,促使残余的病原体死亡。
做好进鸭的准备工作。雏鸭在进舍前一天,要求鸭舍温度达到需要的最佳温度。
铲除鸭舍周围20米以内的杂草,有助于控制昆虫和鼠类动物。
(4)隔 离
鸭场和鸭舍的隔离:
鸭场应远离交通要道和居民点,最少要相隔1公里;
鸭场有2栋以上的鸭舍时,鸭舍之间最少要相隔10米;种鸭场应设在上风向,与商品鸭场、屠宰场或其它养禽场保持间距在500米以上;孵化室应设在种鸭场附近,位于上风向,并与商品鸭场隔开一定距离;每栋鸭舍要有单独的饲养员,彼此不能有接触;鸭舍内的垫草、鸭粪和其它废料应送往远离鸭舍1公里以外的地方,发酵后作为肥料;鸭场的周围应栽树,鸭舍的外面要有围墙。
鸭群的隔离:
鸭需要按群(不同批次的雏鸭不能混养)、年龄(每一栋鸭舍甚至鸭场只养同龄的鸭)和品种分隔开;捕捉散失在鸭舍内外的鸭,驱逐鸭舍内的野鸟;鸭舍内不许养观赏鸟、猫和犬等。
坚持生物安全:
新引进的鸭(雏鸭、幼鸭和小母鸭)移动时要用消毒过的运输工具(如箱、篓和车辆等);服务人员做疫苗接种或因其它原因需要进入鸭舍时,需要穿消毒过的服装、帽子和靴子;病、死鸭要正确处理(最好烧掉或埋掉);运送垫料或其它物品的车要消毒;无关人员不准进入场区和鸭舍,要控制和消灭鸭舍附近的昆虫;饲养员和其家庭成员应避免同养禽业有关的行业相接触,如屠宰场、孵化场,不要参观其它的鸭场和鸟类养殖场。
3、按照免疫程序做免疫接种工作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养鸭至少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几种疫病的免疫。同时还要关注禽出败、禽衣原体病、禽结核病及其它疫情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预防工作。目前推荐的免疫程序:
雏鸭
1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1羽份,腿部肌注或足蹼刺种(如种鸭已免疫,可不再免疫);
7日龄: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菌苗,0.5毫升,颈部皮注;
10日龄:高致病性禽流感H5或H7亚型油佐剂灭活疫苗,0.8毫升,颈部皮注;
21日龄:鸭瘟弱毒苗,0.25毫升,腿部肌注;
育成鸭
35日龄:高致病性禽流感H5或H7亚型油佐剂灭活疫苗,1.5毫升,颈部皮注;
51日龄:鸭瘟弱毒苗,1毫升,胸部肌注;
种鸭和蛋鸭
100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2羽份,腿部肌注(仅接种种鸭);
120日龄:高致病性禽流感H5或H7亚型油佐剂灭活疫苗,1.5毫升,颈部皮注。
4、加强检疫工作,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由于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当前畜禽流量、交易范围日益扩大,更易于传染病病原的扩散,因此,检疫工作更加重要。一方面,加强产地检疫,使疫病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控制疫病的传播;另一方面,加强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对已发生的疫情能起到控制向外扩散的作用,从而更大程度上保护养鸭业的安全。养殖户则应该进行科学饲养、科学防疫,积极配合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做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5、一旦发病,采取紧急措施
发现鸭群中个别鸭生病,应及时送检化验,诊断病因,对病鸭紧急隔离、消毒、对症治疗。大群鸭加倍剂量免疫接种,对场地、鸭群、用具全面清洁消毒,每天1次。若是细菌性疫病,可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对病原菌具有高敏性的抗菌药物,以便抑制或杀灭病原菌;若是病毒性疾病,可紧急接种苗或肌注抗血清,注意合理使用药物剂量、给药方法、途径,连续用药1~2个疗程,确保安全有效。
养鸭防疫重要性:
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即使紧急治疗,经济损失也很惨重。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严格消毒,及时治疗”的原则,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订疫病的净化、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群健康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