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甘草和炙甘草有什么区别?甘草茶的做法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9 02:06:40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中药甘草别名有,美草、蜜甘、蜜草、粉草、甜草等,都与甘草味道甘甜有关。此外,甘草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别名,国老,因它本身性情甘平补益,又能缓能急而得名。将甘草进行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中医认为甘草泡水以及含服所获得的甘草功效是最好的。那甘草和炙甘草有什么区别?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甘草的食用方法,甘草茶的做法,甘草的功效作用。         甘草和炙甘草有什么区别?

  甘草和炙甘草来源相同,炙甘草是加工(蜜炙)过的。甘草我临床一般要用到20g以上才会考虑他是不是炙的或者生的,20g以下的没什么区别。甘草是未经炮制的甘草,有清热的作用,而炙甘草经过炮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甘草的食用方法

  选择正确的服用方法:

  不同的身体状况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并且所选择的治病手法也有不一样的讲究。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服用方法。将甘草进行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中医认为甘草泡水以及含服所获得的甘草功效是最好的。平时生活中可以将甘草泡水,或者选择含服服用甘草。

  甘草酸枣的做法

  材料:酸枣1kg、甘草粉5kg、白糖300g、凉水400ml、茯苓  适量。

  做法:

  1、将无腐烂的酸枣清洗。

  2、将凉水、甘草粉、、酸枣、茯苓和白糖放入锅中,置于  大火上煮沸后,再用小火煮35分钟左右,离火后浸泡12小时。

  3、将酸枣捞出,放在竹屉上沥干汁液,晾晒一天,晒制七  八成干时,将锅中剩余的汁液分两次洒在酸枣表面,搅匀后即可食用。

  功效:本食材有酸,有苦,有补脾益气,宁心,敛汗、生津的作用,对于或有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贫血、眩晕的症状的患者是理想的保健食品。

  甘草西瓜子的做法

  材料:西瓜子500g、花生油10g、精盐25g、甘草3g、生石灰50g。

  制作方法:

  1、将生石灰倒入大碗中加入500ml清水拌匀,兑成石灰水,再 倒入西瓜子浸泡5个小时左右,捞出后清水清洗,除去壳上黏膜。  

  2、将精盐和甘草放入锅中,倒入150ml清水,置于旺火上煮沸 15分钟左右,滤去甘草,兑成甘草盐汁。

  3、取铁锅加4g花生油置于旺火上烧至八成熟,倒入清洗的西瓜 子不断翻草,待西瓜子水分快干时候,再加入3个花生油,改用文 火翻炒至西瓜子肉熟后,第三次加入3g花生油,稍加翻炒即可离火。

  4、将炒好的西瓜子趁热倒入甘草盐汁中,盖上盖浸闷2小时作用即成。 功效:改食材黑客经营,甘草香味浓郁,具有镇咳止喘的功效。

  各式甘草茶的做法

  1、黄芪甘草茶:黄芪、甘草各5g泡水,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提升免疫力等功效。

  2、荷叶甘草茶:有鲜荷叶100g、甘草5g、水1000ml配制而成。把切碎的荷叶和甘草放入开水中煮10分钟作用,滤去渣,加白糖饮用或将荷叶和甘草直接泡水饮用。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止渴的功效。

  3、灵芝甘草茶:灵芝6g、甘草5g、将其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盖上闷20分钟后,即可饮用。有补益肝气、保肝强肾的功效。

  4、红枣甘草茶:甘草15g、小麦50g、红枣15g、开水1000ml,将所有药材加入开水中煮沸,小火煮15分钟左右,去渣后即可饮用。该茶对焦虑不安、不易入睡、浅眠易醒的人有宣郁解忧、益气健脾的作用。

  5、莲子心甘茶:干莲子心、生甘草各3g泡水即可服用。具有调理情绪紧张、焦虑不安、饮食无味、失眠等症状。

  6、银花甘草茶:取甘草60g、银花30g,将其捣碎放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加盖闷15分钟后,即可饮用,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甘草的功效作用

  1、补心

  《雷公炮炙论》最早提出甘草入“心、脾二经”, 元代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提出甘草“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

  结合古籍文献对甘草能“通经脉,利血气” “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等记载,甘草具有补心作用。

  1)养心复脉

  甘草这一功用主要针对“心动悸、脉结代”的治疗,代表方为《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此方是气血阴阳通补的方剂,除了大剂量的炙甘草外,方中还有补气的人参,滋阴的生地黄、麦冬,通阳的桂枝、生姜,补血的阿胶、麻仁、大枣等。

  炙甘草与这些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同用,能发挥它“甘纯两重性” 的特性,分别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作用。

  此外,炙甘草汤对因气血亏虚、阴虚火旺、津液亏虚等导致的其他疾病,如失眠、虚劳、肺消、血虚、惊厥等病证,均收效显著。

  临床常将此方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等,或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扩张型心脏病等。

  2)养心宁神

  甘草养心安神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心悸、脏躁等心神不宁的病证。

  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养,出现失眠、心悸,可单用炙甘草或配伍石菖蒲、人参、远志等以养心宁神,如《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甘草丸。

  脏躁多因肝郁不疏、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所致,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等症状,治疗上当以补益气血、缓急安神为主。

  甘草之“甘缓”,能够缓急安神,常配伍淮小麦、红枣等用于脏躁的治疗,如甘麦大枣汤。  

  2、补肺

  甘草性味甘平,归肺经,李东垣谓其能“润肺”,可治疗肺虚诸症,根据不同的配伍,能够补肺气、益肺阴、润肺燥。

  补肺气常配伍人参、黄芪,如治疗肺肾气虚咳喘的人参蛤蚧散;益肺阴常配伍百合、玄参、阿胶,如治疗肺肾阴亏的百合固金汤、治疗肺阴不足阴虚有热的补肺阿胶汤。

  润肺燥则常配伍麦冬、枇杷叶、阿胶,如清燥救肺汤。

  此外,由于甘草本身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因此,非肺虚咳嗽病证中甘草也很常用,这与其补肺没有直接关系,如治疗外感咳嗽的三拗汤、止嗽散、华盖散,治疗肺热咳喘的桔梗汤、泻白散,治疗痰热咳嗽的清金化痰汤,治疗肺燥咳嗽的杏苏散,治疗寒痰咳嗽的冷哮丸等。

  3、补脾甘味属土入脾,功善和中。《神农本草经》认为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力”,实乃脾胃为后天之本,在体合肌肉、主四肢,通过补脾则能使肌肉强劲、四肢发达。甘草的补脾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与脾虚有关病证的治疗中。

  1)补中益气

  脾主运化,运化正常与否的关键取决于脾气是否充足,通过补益脾气以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乃是治疗脾系病证的根本。

  炙甘草味甘性平,入脾经,功善补益脾气,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即四君子汤,这既是补脾的基本方又是补气的基础方。  

  炙甘草在方中的作用有三:一助人参补气,二维持药力,三益胃和中。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味而具有补脾气作用的方剂不胜枚举,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异功散等。

  2)升阳举陷

  脾气不足、固摄无权则中气下陷,出现胃下垂、肾下垂、脱肛、久泻久痢等病证,治疗上既当升举阳气更当补益中气。

  甘草并无升举功效,但通过其补中益气、甘缓和中,配伍黄芪、柴胡、升麻等药物则能增加补气升阳的作用,如补中益气汤。

  此外,与治疗脾不统血的黄土汤、气虚血脱的举元汤等方中的甘草功效相同。

  3)健脾化积

  脾气不足、运化失权,水谷精微难以运化,出现饮食积滞、脘腹痞闷、大便溏薄、体倦乏力等症状,治疗上除了需要及时消食化积以治标之外,还要适当补益脾气,恢复脾之运化功能以治本。  

  甘草配伍白术、人参可补益脾气,配伍山楂、神曲、麦芽可健脾消食,如健脾丸、枳实消痞丸、资生丸等。

  4)健脾祛湿

  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充足则健运水湿;脾气不足则脾失健运而水湿潴留,形成虚实夹杂的气虚湿阻证,甚至可变生痰饮、水肿等病证。

  治疗上当健脾祛湿,或补脾气,或温脾阳,如参苓白术散、厚朴温中汤、苓桂术甘汤等。

  需要说明的是,历来在对甘草的配伍和应用上都强调“痰湿中满” 不用甘草,因甘草纯甘而易生湿助痰,但实际上对于痰湿中满的形成还是要分清虚实,若因脾虚所致的虚满依然可以用甘草。

  4、缓肝

  甘草对肝脏的治疗作用体现在甘草的药性平缓,能够针对肝脏的特性有的放矢,如柔肝养肝、缓急熄风等,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针对以上特点甘草常配伍白芍,如芍药甘草汤、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浸膏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5、调肾

  由于肾的生理病理特点与甘草的特性相冲突,在实际应用中,历代补肾的方剂中几乎都不含甘草。因肾位居人体下焦,主水,肾的功能失调常出现水湿潴留的病证。

  甘草之“缓” 既难以抵达下焦又滞缓其他药物到达且会滞水生湿,不但不利于水湿的排泄反而可能会加重水湿病证,因此很少用到。

  需要提到的是在治疗肾脏病证的方中有一方含有甘草,即封髓丹(又称凤髓丹)。

  该方由黄柏、砂仁、甘草三药组成,最早出自元代许国祯编纂的《御药院方》,具有降心火、益肾水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肾不交、相火妄动之证。

  但甘草在方中的作用历代认识并不统一, 仍有待讨论。

  6、助阳化阴

  所谓药味的“合化反应” 是指两种不同的药味组合以后会产生原有药味所不具备的效应,这种现象既见于单味药物,更体现在不同药味的药物之间配伍应用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两大类,甘草因其“至甘纯甘”的特点而成为“辛甘化阳” “酸甘化阴”中甘味药物的代表药物。

  典型的配伍即为桂枝与甘草的组合。如治疗心阳不足、心悸怔忡的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桂枝新加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能够温通心阳;

  治疗中焦虚寒、虚劳里急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能够温助脾阳;治疗阳虚痰饮、虚实夹杂的苓桂术甘汤,能够温阳化饮;

  治疗阳虚寒凝、经脉不通的温经汤、当归四逆汤,能够温阳通络。

  张仲景创立的芍药甘草汤是酸甘组合的代表方剂。

  甘草与酸味药的配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阴虚津亏挛急的病证,典型的配伍即为白芍与甘草的组合。   

上一篇黄鳝怎么养好?黄鳝人工养殖技术大全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