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泥鳅苗养殖技术及培育方法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02:24:40标签: 泥鳅 泥鳅种苗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泥鳅孵出后3天便称为水花,但就是水花养到寸片这段时间死亡率奇高。就算一些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成活率最多也只达到35%,而经验不足者大多是全军覆没,孵出后3天很多养殖户都选择投喂熟蛋黄和豆浆,这样水花也要吃,但这不是水花最爱吃的,而且营养单一,数日便会应抵抗力差而逐渐死亡。那么,泥鳅苗该如何养殖培育,泥鳅苗的养殖技术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泥鳅苗养殖技术及培育方法

泥鳅苗养殖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泥鳅苗投喂饲料上我们应以泥鳅最爱吃的轮虫和泥鳅水花专用饲料要求蛋白含量得到45%初养者可以用通威141磨成粉末,饲料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的特点,初期饲料中应扮有复合多维等物品,也可伴投蛋黄豆浆,在孵化池中陪养一星期左右就要分入养好水的池中进一步陪养,在此养水最为关键,一定要在水色为黄绿色时放入这时轮虫得到高峰期,过早轮虫数量不足,过晚水中枝脚类桡足类过多,幼鳅不能摄食,水花陪育期间对PH、水质、水温、溶氧要求都相当的高,这里就不多介绍了,要想得到高的寸活率日常管理,最重要的还是水质问题,一旦水质恶化那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过去。

养殖户们最好在土池中培育轮虫,然后用300目的网捞轮虫来喂,轮虫池中出现枝角类的话就用90%晶体敌百虫按一毫克每升的浓度来杀,在培育前3天不用换水,3天后调成微流水,这样只要轮虫充足,前10天成活率可达八、九成。

泥鳅苗养殖技术及培育方法

泥鳅苗种如何培育:

一、亲本挑选

要注意泥鳅亲本的雌雄区分,主要从外部形态观察其胸鳍,雌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柔软膨大、饱满、有透明感、生殖孔外翻。雄鳅胸鳍鳍条长、末端尖而上翘,成熟雄鳅生殖孔外凸,用手挤压有白色精液,尾部背两侧分别有条状肉质凸起。

二、人工催产

催产药物: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催产药物,用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类似物(LRH-A);水温25℃,效应时间为20小时。

人工授精:先挤出雌鳅成熟的卵粒,然后挤出雄鳅的精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最后混合精子和卵子,用羽毛充分搅拌。

受精卵孵化:将受精卵缓慢放入微流水孵化桶中进行孵化。1.3米水体投放300万颗受精卵,孵化水温保持在25℃左右,24小时左右破膜。

三、鳅苗标苗下塘前准备

鱼塘选择:鱼塘选择因地制宜,最好3亩~5亩,水位保持在1.2米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鱼塘处理:平整鱼塘后,用带水清塘的方法,第一次加注水位高度20厘米,用清塘净全池泼洒,杀死鱼塘野杂鱼。第二天排干鱼塘水并捞出死亡的野杂鱼。第二次加注新水20厘米,进水口用80目网过滤敌害,稀释鱼塘药物浓度,第二次排干鱼塘水。第三次重新加注新水80厘米。

肥水:加新水后,根据池水水质情况及天气情况施肥,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可根据水温、水质情况施用生物肥料,晴天中午施肥水膏,3天左右鱼塘轮虫达到高峰期。

增氧:2亩~3亩鱼塘配备一台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施肥后开启增氧机,能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底泥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沙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一般可在晴天中午2时~3时开机增氧。

泥鳅苗养殖技术及培育方法

四、水花苗投放过程

收集泥鳅水花苗:从孵化桶中放出鳅苗至接苗池,用80目小网箱接取鳅苗,把收集的鳅苗水花打氧气装袋。

运输:采用充氧打袋运输,根据运输时间来确定泥鳅水花装量,规格为40厘米×80厘米的鱼苗袋,5小时以内可以运装20万尾鱼苗,12小时以内每袋可以装10万尾。

投放:投放的时间尽量要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避免大风、雨天或夜间入池。泥鳅水花到达目的地后,在入池前应先将氧气袋浸泡在渔池中,待池内水温与袋内的大体一致,不能超过2℃温差,方可放苗。放苗应选择在风浪小的区域,往氧气袋内加一半池塘水,让池水与袋内的水逐渐混合,再将鱼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池中,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袋口没入水中,再缓慢把鳅苗倒入鱼塘。

投放数量:每亩水面投放水花150万尾左右。

日常管理:

(1)下苗后2天内不用投喂,泥鳅苗主要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

(2)下苗2天后用高蛋白质的泥鳅专用开口料进行投喂,兑水后全池泼洒。

(3)病害防治:泥鳅主要的虫病为车轮虫、指环虫。车轮虫用特种水产车轮净、指环虫用甲苯咪唑进行治疗。

(4)水质调控:用EM菌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情况下,每10天全池泼洒一次。

上一篇泥鳅繁殖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下一篇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