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野生黄花鱼和养殖黄花鱼怎么辨别 大黄鱼养殖技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18:56:59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大黄鱼,别名大黄花、大鲜、桂花黄鱼、大仲、花仲、黄鱼、黄瓜鱼、金龙等。舟山大黄鱼是全国首批海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鲜。舟山渔场最著名的鱼种,其身为金黄色,富贵典雅,有王者风范。野生黄花鱼,全身遍布均匀且温柔的金黄色,而养殖的,不均匀或者颜色非常浅。那野生黄花鱼和养殖黄花鱼怎么辨别?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并介绍大黄鱼养殖技术。         大黄鱼的生活习性

  大黄鱼为暖水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着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大黄鱼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一般在4mg/L以上,幼鱼的溶解氧临界值为3mg/L左右,稚鱼则在2mg/L左右,所以人工育苗尤其在养成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否则易造成缺氧浮头导致死亡。

    大黄鱼养殖技术

  1、网箱的设置

  (1)海区的选择。海区流速一般在1米/秒以内,流向平直且稳定,避免设置在有泪旋流的海区。在低潮时,箱底距离海底应有1.5米以上距离,全年海区的表层水温在7~30℃,盐度在12~32,透明度在0.2~3.0米。

  (2)网箱规格。目前大黄鱼鱼种的网箱均为浮动式网箱,规格为4~5厘米的鱼种一般使用目长5~8毫米的元结节网片,5厘米以上的鱼种使用目长10毫米的元结节网片。

  (3)网箱的设置。网箱框架用3000~5000丝聚乙烯缆绳沿潮流方向用桩固定。在缓流海区,把网箱直接挂在框内,然后箱四角用砂袋垂张;在急流海区,把网箱四角张挂在用镀辞管焊成的六面体框架上。

  2、鱼种的放养

  要求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力好。鱼种放入网箱的时间要选择在小潮汛期间,最好在平潮流缓时刻。不同规格的鱼种应选择不同大小网日的网箱,同一个网箱应放养规格整齐的鱼种,以免相互残杀。一般来说3厘米规格的鱼种放养密度为1000尾/米3左右。

  3、投喂

  大黄鱼为肉食性鱼类,刚入箱的鱼种可投喂适口颗粒的鱼贝肉廉、人工配合饲料。25克以上的鱼种可直接投喂经切碎的鱼肉块。由于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在培育过程中要坚持少量多次、缓慢投喂。30毫米以内规格的鱼种,刚入箱时每天投喂6~8次,视其生长情况逐渐减少次数。鱼种在早晨及傍晚这两个时段摄食较好,投喂的时间间隔可适当缩短,中午阳光强烈时,鱼种一般不上浮摄食,可适当拉长投喂时间。

  4、日常管理

  鱼种培育阶段的网箱由于网眼小,容易被附着物墙塞,要经常检查网眼,及时换洗网衣。在高温季节5毫米网眼以下的网衣,每到小潮水就要换洗,并对鱼苗进行规格检查及筛选。为防治鱼体受伤及灭除病原体,在换箱中可用福尔马林进行鱼体消毒,如发现鱼种活力下降、饱食或水流揣急时,则不宜换箱操作。

  在水流揣急时要注意观察网箱容纳量缩小情况与鱼种生长动态,检查网箱绳子有元拉断,沉子有无移位。注意防逃鱼或发生病害,并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海区海鸟多,要在网箱上盖上网盖。   

    野生黄花鱼和养殖黄花鱼怎么辨别? 

    野生黄花鱼,全身遍布均匀且温柔的金黄色,而养殖的,不均匀或者颜色非常浅。如今有很多养殖户为了以假乱真,甚至给大黄鱼染色,让它变得浑身金黄,不过,这样的金黄,看起来非常的突兀、不和谐。

  1、背鳍。野生黄花鱼背鳍锯齿,颜色呈透明或微黄;养殖黄花鱼背面粗糙,颜色呈灰白色。 2、体宽。野生黄花鱼体形较小,养殖黄花鱼体形较大。 

  3,躯干。野生黄花鱼躯干薄而瘦,养殖黄花鱼厚而肥。

  4、内脏。野生黄花鱼内脏干净,养殖黄花鱼有污物。 

  5、鱼唇。野生黄花鱼鱼唇发黄牙垢多而坚固,养殖黄花鱼少易脱落。 

    6、口感。野生黄花鱼食用时感到黏性很强,养殖黄花鱼黏性很差,炖时最明显。

  一般休渔期野生黄鱼比较少,人工养殖黄鱼与野生大黄鱼在外形和口感上相差很大。从外观上看野生大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而人工养殖大黄鱼由于生活在网箱里比较悠闲,缺少锻炼,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肤色暗黄或灰白,鱼唇颜色淡。另外,野生大黄鱼的鳍一般干净而完整,鳍形较长,而且从海里捕捞上来时,由于气压减低引起鱼鳔爆破而毙命,不大有痛苦挣扎过程。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痕迹。那些鳍看上去有点红、有点破损,鳍形较短;鱼身上有红点、伤痕的,可以肯定是养殖的。

    因为人工养殖大黄鱼一般被关在网箱里养,在狭小的空间里游动时容易撞伤。目前有些深海养殖大黄鱼和野生的大黄鱼外表有些相似,但吃起来肉质有点松软,口味不如野生的纯正。 

  野生黄鱼也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之分,他们之间并不仅仅以个头大小来区别,一般来说大黄鱼能长到50多公分,小黄鱼只能长到20多公分,也有顾客把个头小的大黄鱼当做小黄鱼,其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尾巴、鳞片和上下颌,小黄鱼尾短粗,鳞片大,大黄鱼尾细长,鳞片略小。大黄鱼的下颌稍微有点突出,而小黄鱼的上、下颌基本相平。

    大黄鱼的分布范围

  大黄鱼分布于黄海南部(北纬34度)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中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3个种群:①东海黄鱼一东海地理种群(第一地理种群)。分布于黄海南部至台湾海峡北部,包括吕泗洋、岱衢洋、嵊山渔场、猫头洋、洞头洋、福建的官井洋直至闽江口海域,是中国大黄鱼的主要群体。②台湾海峡南部—粤东地理种群(第二地理种群)。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南部直至南海北部(九龙江以南至珠江口)。这一种群又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群体。③粤西地理群(第三地理种群)。主要分布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南海区。

    速冻食品都不易清蒸做法,清蒸适合时鲜,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鲜味。速冻大黄鱼的适合红烧、呛炒、酱炒之类的。以上都是关于大黄鱼的介绍。

上一篇刺参的养殖技术 刺参亲参的采捕方法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