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老周的“泥鳅”经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1 13:35:02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老周的“泥鳅”经


  “这次成功引进了100万尾台湾泥鳅苗投放入鱼塘,今年9月就会有2吨多的商品鳅上市了。”在城关镇沙河村原生态养殖基地,老周兴致勃勃地向笔者谈起他的特色养殖“经”。

  农家汉那消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肤,略显疲态的脸,这就是老周,老周其实真名叫周增成,城关镇沙河村三组村民。一路上老周与我们细细攀谈,“沙河村水资源丰富,水质条件好,很适合养泥鳅的。养殖泥鳅看似很简单,但对技术要求很高,我到外面去看过,回来后自己动手实践,眼瞅着泥鳅苗大片的死亡,接连几次的失败交了不少‘学费’,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终于养殖成功了。”说起自己曾经失败的创业经历,老周显得有些激动。

  平时就爱搜集各类种养殖信息的老周也是偶然间从央视农业栏目上了解到山区一些农民依靠养殖泥鳅富裕起来的新闻后,对“养泥鳅”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此专门购买了一些养泥鳅方面的书籍进行研究,了解到泥鳅极具食用及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称,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池塘、沟边、河流、水库等各种淡水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目前市场上的泥鳅供不应求,零售价达到每公斤40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经过深思熟虑后,老周把致富项目锁定在养殖台湾泥鳅上。去年年底,他四处向亲朋好友筹款20余万元,动员了附近村民入股,成立了平利县增成富硒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将村上15亩水田流转过来作为泥鳅养殖基地,建好了4个标准化鱼塘。在承包和办理有关手续时,村支书柯玉刚多次跑前跑后,让老周很感动。“有村上干部群众的全力支持,我对养殖泥鳅很有信心,咱们村总得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老周说。

  场地设施有了,还差技术和生产资料。今年1月份,老周又前往四川、重庆等地专业泥鳅养殖基地进行考察取经,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泥鳅养殖技术,学成后,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全力帮扶下,引进了100万尾台湾泥鳅。老周告诉我们,他采用的是网箱和水田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四周只围网不硬化,有利于泥鳅生长和水田恢复,内部不分网格,采用“塘中池”模式,水面繁殖水葫芦、浮萍等,将极大地满足泥鳅生长所需原生态环境。从泥鳅放养入池那一刻到现在,老周夫妻俩每天吃住在基地,仔细地调整鱼塘内的水量,精心铺设固定隔离网,认真监测鱼苗长势......看着数以万计的鱼苗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健康茁壮地成长,老周的心比蜜还甜。

  涓涓溪流山边绕,分分水田紧相连。鱼塘边微风拂过,不时泛起片片涟漪,忙碌了一天的老周给我们算了笔账,“100万尾泥鳅苗4个月之后就能产出7万斤左右成品泥鳅,产值能达到60万元。9月份再计划投入80万尾,到明年开春了又能上市了。”

  如今,老周对养殖泥鳅充满了信心,也为自己的“泥鳅梦”增添了一份期待。“今后,我要把鱼塘四周都进行绿化,种上果树和花草,把它打造成县内知名的绿色生态观光养殖场,争取在陕南地区乃至西北地区打开销路。”老周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因为他坚信,有梦,就会有未来。

上一篇东莞大朗镇助乳源小江村建起泥鳅养殖基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