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泥鳅的胚胎发育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0 04:48:37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胚胎发育的温度与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温28℃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升高而时间减少。孵化率的高低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以同一批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是:水温15℃时为 80%;20℃时为94%;25℃时为98%。

泥鳅受精卵孵化水温范围为18℃-31℃,适宜水温为20℃-28℃,最适水温为24℃-25℃。孵化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 。即孵化时间与孵化温度、孵化积温呈负相关,水温在14-21℃,平均水温 18℃时,受精卵出膜需46小时45分钟;水温在21℃-24.5℃,平均水温22.5℃时,受精卵出膜需30小时40分钟;水温在23℃-26℃范围内,平均水温在24.5℃时,受精卵出膜需要27小时40分;而在水温25.5℃-29℃范围内,平均水温在27.5℃时,受精卵出膜只需22小时。

泥鳅的卵子受精后,原生质向一端移动,形成胚盘。受精后 2 小时15分,当水温 16℃时开始第一次卵裂而进入2细胞期。受精后2小时30分,当水温 19℃时进行第二次分裂而进入 4 细胞期,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8细胞期。受精后7小时15分,当水温19.5℃时进入桑葚期,有的已发育到囊胚期。受精卵10小时45分,当水温17℃时,细胞逐渐下包,进入原肠初期,有的已发育原肠中期。受精后28小时15分,当水温14℃时,胚体形成,但尚未出现肌节。受精后34小时40分,当水温21℃时,胚胎上形成13个肌节,眼泡出现,尾部出现KuPffev氏泡。受精后36小时15分,当水温17.5℃时,肌节增多至17节,耳囊出现;有的已有22个肌节,肌肉能够轻微收缩,卵黄囊成为梨形。受精后46小时45分,当水温19℃时,心脏形成,每分钟收缩 24次,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头部嗅囊长成,尾部脱离卵黄囊,能来回摆动。再经过2小时,鱼苗即从卵膜中孵出。

受精卵经过48小时45分钟以后,鱼苗从卵膜内孵出,全长达3.5-3.7毫米,肌节共40节,躯干部27节,尾部13节。体色呈透明状,背部具有稀疏的黑色素。卵黄前端上方有胸鳍的胚芽。卵黄前端和头部具有孵化腺。2对鳃丝裸露,可见到鳃丝内有循环的血液;消化道呈直线形,位于卵黄囊的背部,末端(肛门)被鳍褶封闭。卵黄囊位长囊状,前端膨大,紧贴腹部下方,与体轴平行排列。吻部突出,口未开启;吻端具有黏着器官,鳅苗借以使身体悬挂在水草或石块上。系统已形成,居维氏管在卵黄前端,比较粗大,因此和水的接触面也较大,起着呼吸作用。孵出后24小时左右,在水温平均 23℃时,鳅苗全长达3.8-4.1毫米。全身稀疏地散布有较粗的黑色素,眼睛上方边缘出现少数黑色素。口裂出现,但上下颚尚不能活动。口角上发生第一对触须的芽孢。鳃盖形成,鳃丝6对,伸出鳃盖外面,鳃盖可盖住鳃丝的1/3,鳃腔仍然裸露在外,形成外鳃。居维氏管缩小。胸鳍逐渐扩大展开,呈扇状。体色稍变黑,能平游,前端膨大,肛门没有完全与鳍褶分离。

孵出后33小时,鳅苗全长达4.6-4.8毫米。身体上面黑色素增加而扩大,头部背面及两眼间形成几块平板状的黑色素。卵黄囊逐渐缩小,位于卵黄前端的居维氏管也随着缩小,外鳃继续伸长。口下位,能够开始活动,口角出现第二对须,第一对须逐渐延长。肋骨上具有细齿。胸鳍基部垂直,能够来回扇动。

孵出后58小时,鳅苗全长达5.3毫米左右。体侧中线上下有两行整齐的黑色素。第三对口须出现,须上呈现枝状突起,上颚、下颚及头部的腹面,同样出现枝状突起,同时在身体两侧出现许多排列不规则的感觉刚毛 ,鳃盖延伸到胸鳍基部,鳃丝仍伸出在鳃盖外面。鰾已出现。胸鳍显著扩大,鳍褶上形成许多细小的血管。卵黄囊接近消失,鳅苗已开始摄食轮虫等食物。黏着器官消失,鳅苗已能游动。

孵出后72小时左右,鳅苗全长5.5毫米左右,卵黄囊基本消失。鳃盖盖住鳃腔,但还有少数鳃丝末端裸露在外。臀鳍褶与尾鳍褶开始分离,肛门与体外开始相通。黑色素增多。颌须3对,渐渐延长,须上有齿状突起,上下颌也有齿状突起。

孵出后120小时左右,鳅苗全长达6.8毫米左右,卵黄囊完全消失,鳃盖骨可完全盖住鳃腔,开闭频繁,消化道经肛门直通体外。

孵出后171小时,鳅苗全长达8毫米左右。胸鳍极度扩大,长达1.3毫米,上面布满血管,形成血管网,鳍褶上的血管也逐渐增多,肠动脉和肠静脉之间也有许多细小的血管。外鳃缩到鳃盖里面。脊索末端往上方弯曲,尾鳍条开始出现。有须4对,上面仍有许多分支。卵黄囊全部消失,肠管内充满食物。

孵出后191小时,鳅苗全长达11毫米左右, 胸鳍显著缩小,上面的血管网也随着缩减,鳍褶上的血管也逐渐减少,鳃已发育完整,形成许多鳃瓣。肠上细血管仍很多。第五对须生成。鰾成圆形。尾鳍条增多。背鳍条和臀鳍条均已发生。

孵出后21昼夜,鳅苗全长达15.7毫米左右,形态和成鳅相仿。身体上黑色素细胞靠紧,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黑斑点。胸鳍再度缩小,上面的血管网消失,背鳍、臀鳍从鳍褶中分离,腹鳍成三角形,但还没有鳍条。鳍褶接近消失,上面的血管网也已消失。

上一篇春季泥鳅花培育成功秘诀之控虫篇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