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养殖泥鳅鱼一亩地的效益是多少?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9 17:16:14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泥鳅适应能力强,各种淡水水域均能养殖,鱼塘,稻田,网箱,池塘等均可。具体要根据养殖户的养殖条件、模式决定经济效益。那么养殖泥鳅鱼一亩地的效益是多少?

养殖泥鳅鱼一亩地的效益是多少?

1、一亩投放500斤规格为5—8cm的鳅苗,约每斤150尾,每亩总投放苗数7.5-8.5万尾

2、香鳅生长周期为100天左右,从种苗投放到养殖成为商品鳅,每斤香鳅需饲料1.5-1.8市斤(也就是饲料系数)含蛋量为28/32‰个,饲料价格每斤1.1-1.2元,等于养一斤香鳅的饲料费用为1.8-2元。

3、1市斤香鳅,生长期为100天左右,可增长7-10倍,那么投放500市斤香鳅每亩产量为3500-5000市斤香鳅,产值达4.5万-5万元。

4、销售产值3500×市场平均价=45500元/斤

产值/亩『种苗费+饲料费+土地租金费+塘口建设费/亩+药品水电费』

45500-[14000+7000+500+500+100]=23400元

一亩的单季纯利润在2.3万元左右。

一年可养至少两季,一年养两季每亩纯利达5万元左右。

一亩地可以养殖多少泥鳅?

一亩左右,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1亩水面的泥鳅,投苗400斤为例。

(1)场地租金:(各地不同,自己调节数据)。1亩泥鳅池塘,场地租金成本500元左右

(2)场地改造:挖机施工每小时160元需工作4小时等(现有池塘除外)需640元。

(3)购苗种资金:1亩水面,投放泥鳅苗400斤以28元/斤计算需11200元

(4)饲料成本:投放400斤泥鳅苗,产出2800斤泥鳅计算,按我公司的饲料配方养殖。如:水生物、蚯蚓、米糠、麦麸、豆渣、豆饼、小麦、玉米、鱼粉等做饵料,饲料成本在3200元左右

(5)其他费用:渔药、水电、网具等其他开支400元

(6)养殖周期:泥鳅一般饲养3-4个月达到上市规格,养殖总成本15940元

(7)产出:养殖1亩泥鳅,投苗400斤,可产商品泥鳅2800斤左右,商品泥鳅的市场价格按保底价12元/斤计算,2800斤泥鳅收入为33600元。

(8)利润:收入33600元-投资15940元=17660元/亩(如一年投种苗2批效益更高)泥鳅养殖特别提示目前市场上有人工和野生苗两种,均可用于养殖,但养殖效益有很大差别。

泥鳅常见的几种养殖模式?

1、池塘养鳅模式

池塘养鳅模式是最为常见的养殖方式,可适应各大地区,可利用现成的池塘或者利用稻田、土坑都可以。一般要求要要长宽在20-30米的池塘,池深在2米内,水深在50-60cm,池低平整,再在周围围网,做好防逃措施,培养水质,培育一些浮水植物即可。再根据3cm以上的幼苗以每每亩500斤的密度放养,待一种3-4月后即可出售。

2、稻田养殖模式

稻田养殖模式是实现生态平衡的一种养殖方法,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在饲养时泥鳅可已稻田中的昆虫和浮水植物为食,可以起到极好的生物防治作用,基本可以不要做到打药,减少环境污染。而水稻也可以吸收泥鳅的排泄和分泌物,减少化肥的使用,还可加强水质,降低养殖成本。两者可以生产出真正无污染、无公害、绿色的水稻和泥鳅。

3、莲藕塘养殖模式

和稻田养殖模式类似,在莲藕塘养殖也可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实现生态养殖。但于稻田养殖模式略有不同的是,莲藕的茎杆上有小刺,在泥鳅采食、活动时已发生外伤情况,易导致疾病感染。所以运用此种模式时,一要注意饲养数量,二是要选择刺少的莲藕品种。

4、水泥池养殖模式

水泥池养殖模式有饲养管理方便、捕捞容易以及能极好的调控水质和水温的优势。一般为了方便管理,每个水泥池面积在100平米左右,池深0.8-1米,池的底部要铺一层20-30cm厚的泥土,搭建一个适宜泥鳅的生长环境。另外水泥池在搭建后一定要进行脱碱和消毒工作,才能放苗饲养,否则会导致水体碱性过高,造成泥鳅大量死亡。

5、网箱养殖模式

网箱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要选择在向阳避风的湖泊、水库,最后在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区,网箱的面积可大可少,根据养殖环境制作。饲养时在网箱内铺一层肥泥,另外网箱的高度要高于水面30-40公分,防止泥鳅跳逃,喂食以人工饵料为主,所以放养的种苗一定要选择能摄食人工饵料的。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1、水质

其实不止泥鳅养殖,大多数水产养殖对于水质要求极为严格,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生长速度以及病害发生,也是影响到经济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质较差,泥鳅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水体易滋生细菌,导致病害的发生几率增加,甚至到出现水体中毒而死亡的现象。所以在养殖时水质的管理尤为重要,只有保持水体的肥、活,泥鳅才能生长健壮,提高产量,将收益最大化。

2、养殖密度

很多养殖户为了实现高产的目的,往往会在养殖池中大量的放养,导致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密度过高不仅会影响泥鳅正常摄食,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提高生长周期,易错过最佳上市季节,而且还易造成疾病的发生传染,一般发生病害,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导致大面积的泥鳅死亡。幼苗在3cm以上的泥鳅,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米在0.1-0.2kg左右,随着泥鳅的生长,还易不断的减少养殖密度。

3、水温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能在10-30度的水温中生存,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这个温度期间,是它活跃度以及摄食量最大的时候,也是它的生长旺盛,这时只要通过足够的饵料,它就能快速生长。但温度高于30度,它会停止摄食,钻入泥土中度夏,生长极为缓慢,而且易导致消瘦,同样的,当温度低于5度,也会钻入泥土中越冬。所以在夏季和冬季养殖极为重要,在夏季高温时,可通过加深水位、搭建遮阳网以及加冰等方法将水温降下来,而冬季可通过加热等方法提高水温,将水温控制在20-30度之间,可使泥鳅一年四季快速生长。

4、饵料

泥鳅时杂食性鱼类,对于饵料的来源极广,一般采用自行采食和饲料投喂想结合的方法。可在养殖时在池中施肥培育浮游藻类,供期自由采食,尤其在幼苗期间,由于口器较少,不能直接食用人工饵料,则需要食用一些藻类和枝角类及桡足类等生物,否则成活率低,产量也会低,所以前期的施肥培饵极为重要。而随着它能食用人工饵料时,可投喂鱼粉、鱼肉浆、动物内脏以及五谷杂粮、蔬菜等,让其快速生长。

上一篇怎么会说泥鳅养殖已没利润空间?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