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无土泥鳅养殖如何有效防治泥鳅病害?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9 16:42:25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一、泥鳅发病的主要原因

1.泥鳅身体受伤。 因人工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造成泥鳅受伤,给病原体侵染创造了条件,从而感染疾病。

无土泥鳅养殖如何有效防治泥鳅病害?

2.投喂、管理不善。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也易得病。如投饵方法不合理;水质变坏或有毒、有害的水进入养殖水体;酷暑季节,没注意防暑,使泥鳅食欲减弱,体质消瘦,抗病能力降低;换水时,水温差过大等。

二、泥鳅疾病的预防

为了使养殖的泥鳅少发病或不发病,就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分析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预防,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方面预防。

1.注重养殖环境营造

(1)清塘消毒。将池水排干,清除池塘杂草,挖去塘底过多的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冻晒数日;堵漏洞,加固塘埂,并夯实;泥鳅放养前15~20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次日将底泥石灰水耙匀,曝晒;1周后进水,再用10~15克/立方米漂白粉对水体消毒。

(2)栽种水生植物。用池面1/2面积种植慈菇或养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作为泥鳅遮荫、潜伏、栖息、防暑之用。同时水生植物根部会有生长一些底栖生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注重泥鳅苗种放养

(1)把好苗种质量关。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富有粘液、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注意剔除体表或口腔内有伤的鳅种。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尽量一致。拉网、运输和分塘时,小心操作,减少鱼体受伤。

(2)苗种放养前要消毒。苗种放养前要用20~30毫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体。浸浴时间长短要灵活掌握。

(3)苗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塘口等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3.注重养殖过程中的预防

(1)饵料投饵要科学合理。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饵料投喂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泥鳅非常贪食,遇到适口的动物性饵料就会拼命地吃,造成肠道堵塞,消化不良,"胀气"而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2)水质调节。酷暑季节每半个月换水一次,其它季节一般每月换水一次。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灵活掌握。

(3)定期或不定期用药物对水体消毒和拌饵投喂。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三、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1.肠炎病。 症状:病鱼厌食、离群、腹部有红斑,鱼体发黑,肛门红肿,初期排出白色线状粘液,解剖后肠道发炎充血。防治方法: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每100千克饲料添加肠炎灵0.5~1千克,连续投喂5~7天。

2.水霉病。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季、早春最为流行。发病初期,泥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泥鳅急躁不安,随着病情的加重,泥鳅逐渐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至死亡。防治方法:用4%的食盐水加4%的小苏打溶液浸洗病鳅5~1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3.寄生虫病。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它们寄生在苗种鳃上或受伤部位。被寄生虫侵袭的泥鳅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严重时会死亡。防治方法:发病时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制成的合剂或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4.气泡病。因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不足、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或溶解氧过于饱和引起。患病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发病时,首先加注新水,同时用浓度为1‰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5.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体表,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泥鳅常见疾病有哪些?

泥鳅的病害防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水体较浅,用药量一定要计算准确;二是用药后的池边不能离人,发现泥鳅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加新水等救急措施;三是禁用违禁药品。本文将介绍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气泡病

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1)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2)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3)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kg/亩~6kg/亩;(4)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白尾病

1、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1)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ppm;(2)将1千克干乌桕叶(合4千克鲜品)加入 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ppm;(3)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 度为1ppm。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ppm,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防治方法:①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②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③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6公斤/亩;④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值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赤皮病

1、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死亡率高达80%。

2、防治方法:鲜蟾酥10克,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ppm,每3天1次。

四、水霉病

1、主要症状:此病大多因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并侵入机体组织,肉眼可以看到发病处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病鳅行为迟缓,食欲减退,瘦弱致死。该病多发生于气温较低时期,尤其是冬季蓄水期。症状为鱼体表面附着白色棉毛状水霉病。

2、防治方法:尽量避免鱼体受伤。(1)苗种下塘前用0.3ppm的灭毒净或3%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2)用0.04%的小苏打和食盐(1∶1)配成的混合液全池泼洒。

①将病鳅浸于10毫升/升的孔雀石绿溶液中20 分钟,或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②在孵化过程中,鱼卵易发生此病,可用1毫升/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30分钟。

五、烂鳍病

1、主要症状: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停止摄食导致死亡。此病易在夏季流行。

2、防治方法:用0.2ppm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天~4天。

六、打印病

1、主要症状: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过印章,主要流行于7月~9月。

2、防治方法:(1)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用0.3ppm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

七、车轮虫病

1、主要症状,车轮虫一般寄生于泥鳅的鳃和体表。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死亡。流行的季节为5月~8月。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2)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两者的比例为5∶2)合剂全池泼洒,浓度0.7ppm。

八、三代虫病

1、主要症状:寄生在泥鳅体表和鳃,主要流行于5月~6月,对幼苗危害较大。

2、防治方法:采用浸泡法,小池子可全池浸泡,大池需将泥鳅集中于一角,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浓度为20ppm,浸洗时间15分钟~25分钟。

九、侧殖吸虫病

俗称的"闭口病"即是侧殖虫病,被感染泥鳅生长停滞,解剖后可见大量吸虫积于前肠部位,肠内无食。

防治方法:清塘,彻底消毒;消灭螺类及其它野杂鱼类。?

十、三代虫病

由一种胎生单殖类吸虫引起的鱼病,又称环指虫病。虫体呈纺锤形,体前端有 4 个黑点,体后端有一固着盘,盘上有一对大钩和数对小钩。此虫三代同体,在成虫体内可见子代和孙代的胎儿雏形,故名为三代虫。

【 症状 】 病原体寄生在鱼体体表或鳃部,可致鳅种死亡。

【流行时间】每年 5 一 6 月份。

【预防措施】用生石灰清塘杀虫,以及在鳅种放养前用 5 % 食盐溶液浸洗 5 一 10 分钟。

【 治疗方法 】 发病后,每立方米水用 2 一 3 克高锰酸钾;或每立方米水用 0 . 5 一 0 . 7 克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

十一、小瓜虫病

为多子小瓜虫寄生。

【症状 】 肉眼观察,病鳅在皮肤、鳍、鳃上布满白点状孢囊。

【防治方法】体有小瓜虫的病鳅,可每立方米水用高锰酸钾 10 一 20 克,浸泡15一 20 分钟。养鳅池发此病,可先每立方米水用高锰酸钾 5 一 7 克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每立方米水用甲醛溶液 20 一 30 毫升溶水全池泼洒;第三天换入洁净水 1/2左右,或者每立方米水体用硫代硫酸钠 1 . 5 克化水全池泼洒;第四天每立方米水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 1 . 0 % ) 1 一 2 克化水全池泼洒。

十二、曲骨病

因孵化时水温异常,以后的饲养中又缺乏维生素而致。

【 症状 】 鳅体脊椎骨弯曲,细小。

【 防治方法 】 保持良好的孵化水温,并在以后的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

十三、气泡病

因水质变化,水中氮气或其他气体过多所引起。所以,在培育鳅苗时,应避免投饵过多或用肥过量。

【症状 】 鳅体肠肚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不由自主地浮在水面,时间长了就死亡。

【 防治方法】平时多加注新鲜水。发此病后,赶紧换水,其换水量在 1 / 3 以上。

十四、生物敌害

敌害种类有水蛇、鸟、凶猛鱼类、青蛙、水鼠、黄鳝、鳖、水蜈蚣、红娘华等。

【 防治方法 】 在放养鳅种前彻底清塘;饲养管理期间,要及时清除生物敌害,特别是鳅苗、种池的管理要加强。对水蜈蚣、红娘华的清除,每立方米水可用 95 %的晶体敌百虫 0 . 5 一 1 克化水全池泼洒;对水蜈蚣,也可在水蜈蚣聚集的水草、粪渣堆处,按每平方米泼洒 2 一 3 克的用量,进行杀灭,效果较好。对于水蛇,用硫黄粉来驱赶,效果十分显著。方法是:池塘用药按每亩用硫黄粉 1 . 5 千克,将其撒在池堤四周;稻田用量为每亩 2 千克硫黄粉,在田埂四周撒 0 . 75 千克,鱼沟、鱼溜边撒 0 . 5 千克,田中撒 0 . 75 千克。

十五、泥鳅白身红环病的防治

该病是捕捉后长时间流水蓄养所致。病泥鳅身体和鳍呈灰白色,同时身体上出现红色环纹。

防治方法发现此病应及时把泥鳅放养在池塘,放养前用二十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或放养后用0.2 ~0 . 3ppm 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消毒。

病因:此病系因捕捉后长地间流水蓄养所致。

症状:病泥鳅身体呈灰白色,同时出现红色环纹。

防治方法

一旦发现此病,立即将病泥鳅换到池塘中放养。

放养前用5毫升/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5分钟。

放养后用0.2-0.3毫升/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消毒。

上一篇网箱无土泥鳅要怎么养殖可靠吗?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