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猪场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方法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6 15:37:19标签: 猪疾病防治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畜牧业 > 手机阅读

 猪场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方法 农村创业网

猪群中如果有个别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应该尽快采取注射的方式对于发病猪进行个体治疗措施,同时还要针对全群的假定健康猪采取药物混饲的预防手段。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挑选效果良好且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猪在进行疫苗免疫和转群的过程中,饮水中应该适量的添加电解多维等营养元素。

猪场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方法

1、猪场管理人员的要求

猪场的整体管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状况,承载着猪场的文化状况。养猪业要求猪场的管理人员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管理技术。管理者应该力争将原有的饲养模式与规模化饲养相结合,更进一步采取节约型和多样化的饲养方式,推动养猪业的全面发展。

2、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

临床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猪发生多重感染的情况,有的大型猪场会通过引入国外的新技术(多点式饲养、早期隔离断奶、分胎次饲养、二次保育)加以综合的防控,并且收到了相应的防控效果。但是还有的猪场却因为缺乏经验,不能正确诊断出猪场发生疾病的具体原因,而不能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即使在生产中也采取了相应的疫苗接种和药物保健的手段,但是仍然没有很好的控制疾病的传播。所以生产中应该清楚的判断出病猪的发病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了解到:猪群在同样的饲养环境条件下,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就会导致猪发病,尤其是副猪嗜血杆菌病、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杜绝疫苗和药物的乱用、滥用、误用,必须贯彻正确合理的使用方法。根据自场建立的养猪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的执行,并且根据关键点进行标准化操作,保证猪减少应激甚至是不受应激。在养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猪的动态,规模化猪场要求一年四次血清学检测,主要是猪瘟、猪伪狂犬病的抗体检测,如有呼吸道疾病还要对弓形虫进行检测。

严格消毒制度

猪场进行的消毒工作要保证彻底并且有效,不能仅仅是流于形式。生产中应该间隔2~3天就对猪舍进行1次消毒,而每周应该对全场进行1次消毒。如果猪场有传染病流行,就要每天针对猪舍进行1次消毒,2~3天要对全场进行1次消毒。临床中经常使用的消毒药物包括百毒杀、过氧乙酸等,并且采取交替使用的方法。对于场内的死亡猪应该采取焚烧或者深埋处理。

确保引种健康

猪场应该追求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尽量不从外场引入猪,以避免引入病原。必须引种的情况下,一定要提前对引种区进行考察,坚决不能从疫区进行引种。引入的猪不能直接混群,必须采取隔离饲养模式并且进行观察确定无病后,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之后才能进行混群饲养。引种过程中最容易将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带人猪场而展开传播,所以生产中一定要重视自繁自养。

合理免疫接种

每个猪场都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猪群健康状况,制定适合自场可行的免疫程序,切忌完全照搬其他场。对于猪瘟、日本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链球菌病、副伤寒等疾病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另外,条件允许的猪场可以根据抗体检测的结果,调控免疫程序,然后采取针对性地免疫接种。

合理用药防治

母猪分娩前7~14天驱除体内寄生虫。母猪产前及产后7天,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 g/t,15%金霉素300 g/t,阿莫西林150 g/t,对于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仔猪要做好三针保健(3天、7天、21天),注射长效土霉素或氟尔康,可预防黄白痢。仔猪断奶后的7天及转入育肥(保育猪)前7天,饲料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猪场应该有专业的兽医人员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避免出现疾病反复而延误治疗的情况。

猪舍保温

北方的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气温低,必须注意猪舍的保温措施,否则分娩母猪、哺乳仔猪会受到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临床生产中,可加厚舍内的垫草,增加饲养密度,或者用地龙、火墙的方式给猪取暖,但是同时必须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灾的发生。

上一篇肉鸡气囊炎如何治疗

下一篇8月猪肉价格上涨 机构预测CPI同比增1.7%

畜牧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