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福祥的种杏致富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5:27:27标签: 杏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水果种植 > 手机阅读

杏

“一公斤杏8元钱,不离地头就卖了,我家5亩杏稳赚5万元。”7月14日上午,阳高县东小村镇大嘴窑村村民老孙拿着鼓胀的钱包乐呵呵地说。据了解,在大嘴窑村像老孙这样发杏财的不只是他一户,而是全村人。

是什么原因使杏树成了大嘴窑全村人的“摇钱树”?与村民交谈中,当地群众众口一词:多亏了李福祥。

科技引领,引出一村杏树

现年47岁的李福祥,1984年从农中果树专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大嘴窑村。面对父老乡亲的艰苦生活,李福祥结合所学,立足杏果价值、市场需求和本村条件,分析后得出:实现脱贫致富,出路就在杏树!

靠杏树发财?娃娃嫩着哩!

大嘴窑村祖辈就曾种下了30多亩杏树,但杏蛋还不如山药蛋值钱。村民对李福祥的否定不是没道理。

面对质疑,认准路子后,李福祥在自家的4亩耕地中做起了示范:反复探索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杏品种。5年时间,李福祥的大接杏种植成功,所产的杏儿不仅早期丰产,而且果大个匀、肉厚味甜,色、味、香、形俱佳。尤其是通过修剪技术,保证了杏产量稳定、果实大、小年少、品质高。

杏好、销路好、价格高,李福祥种杏树致富梦想成真后,1992年有4户人家跟着干了起来。他和盘托出技术、倾心帮扶发展,几年后这几户亩均杏收入5000元,远远高出种植其他作物。从此后,大嘴窑村民认定了杏树就是“摇钱树”,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今全村910亩耕地,900亩是杏树。

勇破难题,棚栽杏树成功

在发展杏树中,每年春季杏树开花时节,常遇“倒春寒”,导致杏花冻害,严重影响杏果产量。这一难题如何破解又成了李福祥思考的重点。燃火升温、罩袋保温……办法使尽,收效甚微。

怎么办?

杏树进屋!这对李福祥来说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试试看!2008年李福祥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展起了棚栽杏树试验。为了确保树枝繁密、不往高长,他把杏树剪成以“Y”形树枝为主;采用了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自然授粉……并探索总结出了管、剪、授,棚杏管理“三字经”。功夫不负有心人。棚栽杏树试验获得了成功,既避免了杏花冻害,又增加了杏果产量,还使杏果上市时间提前。每公斤棚栽杏果价格达30元,单价是露地杏的近4倍。2009年,李福祥大力推广经验,全村投资230万元,新建起了杏树温室大棚50栋。到盛果期时,每棚产量可达1500公斤,成为当地农民靠杏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路子。

大兴品牌,杏儿变成金蛋

杏树有规模了,李福祥牵头及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对全村杏树进行统一管理,组织销售。尤其是在卖杏果中,李福祥深深地认识到,卖产品远远不如卖品牌。为此,他一方面积极向国家申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通过空气、水、土壤和产品等多项指标的化验,获得了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另一方面申请注册了“大嘴窑”商标。没有商标时,每公斤杏只卖到4元。注册商标后,杏价翻了一番,且供不应求。李福祥还投资建起了杏产品加工厂,可使全村近一半鲜杏实现就地转化增值。

在李福祥的带动下,大嘴窑村彻底由贫变富,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攀高,去年达1.15万元,分别是全县、全市、全省、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3倍、2.33倍、2.10倍和1.65倍。

杏种植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上一篇史店乡种植红梅杏

下一篇伊宁县鲜食杏走俏中亚

水果种植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