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普宁青梅之乡丰年遭遇心酸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4:53:53标签: 青梅 青梅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水果种植 > 手机阅读

青梅

郑前进的工厂总共才能腌500吨梅子,去年的半成品40%留到了今年。不仅占用场地,资金也积压无法周转。据了解,目前高埔各加工厂库存就已超过了2万吨。东昱食品有限公司是普宁市做青梅加工的龙头企业,面对今年前所未有的增产,董事长陈彬自己花钱从台湾人手里租了一个可容纳5000吨的青梅窖池厂来救急。

据普宁水果蔬菜局局长罗之汉介绍,根据调查,普宁今年青梅种植面积有1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5万多吨,比去年总产量3.5万吨增长40%以上,目前采收已七成多。

调查发现,今年青梅鲜果价格明显偏低,全市总体平均价每市斤约为0.65元-0.8元,使得全市梅农、基地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在销售方面,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近年经济低迷,造成普宁相当部分青梅加工企业去年的产品滞销积压严重,平均库存35%左右,因而企业对鲜果的需求量相对减少。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日元对美元贬值,而贸易生意又都是按美元结算,导致这些梅制品加工业出口成本加大,出口价格下降。自1991年开始,普宁青梅出口日本,是普宁最大宗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郑前进回忆说,行情最好的时候,一箱12公斤的半干湿梅可以卖到40多元美元,农民一公斤青梅鲜果可以卖15元人民币。原来普宁青梅几乎百分之百外销,90%主销日本,其余的销售到港澳台、东南亚等十多个地区,一出口就是300万箱,根本瞧不起国内市场。村民看到卖梅子能赚钱,纷纷开地种梅,这些年梅林面积慢慢扩大,但是出口销路却在逐步萎缩,国内市场又没进一步打开。“梅子酸,我们更是越做越心酸。”

青梅出口遇阻 国内如何突围

“要么转型升级,要么逐渐衰亡!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办法来做,只有死路一条。”陈彬告诉记者。

普宁青梅已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特别是南阳山区的高埔河一带,100多年前就以生产青梅而闻名。1995年,普宁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青梅之乡”。但百年的梅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反倒是在日本得到了发展。陈彬说,青梅在日本得到的重视远高于中国,从皇室到民间,都对青梅十分追捧。他们的专家经常发表文章介绍青梅的保健、医疗功效,引经据典。“我仔细一听才发现他们用的都是中国古人吃梅治病的典故。”

据陈彬介绍,我省作为全国最大的产梅区,最大的梅制品加工企业却不在普宁,而是在浙江。他们从普宁拿半成品回去加工,其产品附加值和利润是普宁粗加工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普宁有几十家青梅加工厂,但真正能生产出进超市产品的只有东昱一家。“现在普宁的青梅产业就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普宁加工厂希望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地税部门给予加工企业更多优惠政策。

罗之汉局长告诉记者,青梅的价格关系到普宁当地30多万果农的收入。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市政府在4月召开全市青梅收购工作会议时,要求采取积极措施落实收购工作,积极收购本地梅果,增加收购网点,防止恶意竞争,保证农民利益。该市农信社也及时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目前已经投放贷款7000多万元帮助企业收购青梅。

罗之汉认为,普宁梅业的发展已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不久前,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在普宁调研时也提出,普宁青梅产业必须要进一步转型升级。据了解,广东省农业厅、揭阳市正在筹划共建普宁市“一镇一品”青梅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500亩,是集优质青梅科研、加工、展销、观光为一体的青梅产业综合性园区,它将一改以前青梅产业小、散、乱的格局,真正实现升级换代。

青梅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上一篇青梅成为周吴致富宝贝

下一篇推广青梅种植促增收

水果种植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