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红小豆草黄萎病防治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6 11:57:40标签: 红小豆 红小豆病害防治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农作物 > 手机阅读

红小豆

红豆草黄萎病是红豆草上重要病害,各种植区广泛发生,严重影响干草产量和种子质量。 

症状 可使红豆草幼苗的根、茎木质部变褐,小叶变黄,坏死,并多在6-12周内死亡。病株比健株矮小。病株上及其附近的土表可发现大量病菌的菌核。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培养基上先长白色菌丝,后形成大量黑色、近球形微菌核。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一般有3-5个小枝,多时可达7枝,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卵圆形。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2.5℃,在30℃下,尚能缓慢生长,最适 pH 为5.3-7.2。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及微菌核在棉籽短绒及病残体中越冬,亦可在土壤中或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微菌核抗逆能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8-10年。土壤中的病叶等病残体是病菌近距离传播的重要菌源。气温在20-28℃之间,病害都能发生,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25℃或高于30℃则发展缓慢,35℃以上时即有隐症现象。偏施氮肥或施用带菌土杂肥往往加重病害的发生。大水漫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草地管理。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牧用、刈割草地应适牧和合理刈割,防止频繁放牧和刈割。 

(3)药剂防治。 

科研地和种子 繁育场,可在发病初期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用5%的百菌清或58%的瑞毒霉与50%的多菌灵稀释1000倍混合喷施,每公顷500-600L。 

上一篇花生夏地播高产栽培技

下一篇黑花生的栽培技术

农作物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