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0 17:30:14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种植技术 > 手机阅读

水稻纹枯病世界各产稻区均有发生。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低,瘪谷率增加,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30%,发生严重时,减产超过50%。下面一起学习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

一、水稻纹枯病症状

最初表现为在水稻苗中下部叶梢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扩展为灰褐色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呈现灰白色,潮湿时呈灰绿色,病斑与健康部分呈现黄褐色或褐色。

随着病斑的增多和扩展形成大面积的不规则病斑,后期严重时在病斑上形成大量的白色菌丝,并结成浅黄褐色至暗褐色的形如油菜籽一样的菌,使水稻的茎秆变软,其抗倒伏能力减弱,在高温高湿、水稻施入氮肥过多的情况下水稻纹枯病发生特别严重,导致成片死亡。

二、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

(一)土壤中菌核残留的数量

稻田中越冬菌源的多少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新开垦的稻田,无菌核存在不会发病。一般越冬菌核残留量大,初期发病就重,但后期病情轻重,则和幼苗的长势,田间的水肥管理,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氮肥过量地块儿。没有及时晒田。稻子长势过旺,茎杆软弱,抗病力低下非常有利于病害发生。

(二)气候因素的影响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尤其在孕穗期遇到高温,水平扩展速度非常快,可使病株率增加,以后持续性高温高湿加速病害垂直扩展使病情加重。病菌通过植物气孔、水孔感病。稻株在暴雨或大风气候条件下,植株有伤口,感病就重。

(三)水肥因素的原因

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不注重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而后期往往茎叶徒长,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

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

三、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一)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水稻的生育时期、天气、稻田水位高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情况,合理排灌,以水控病,彻底改变长期深灌高湿的环境,做到浅水发根、薄水养胎、湿润长穗,其中尤以分蘖末期至拔节前进行适时搁(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的排灌管理,降低株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对控制纹枯病的危害效果显著。对深泥田、冷浸田和肥田宜重晒,对沙性田则应轻搁,对稻苗旺、封行早的稻田宜分次搁。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做到菌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二)种植抗病品种

尽管目前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的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在病情特别严重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中抗品种,宜选用分蘖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以降低田间荫蔽作用、增加通透性及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三)合理密植,

水稻纹枯病发生的程度与水稻群体的大小关系密切;群体越大,发病越重。因此,适当稀植可降低田间群体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及防止倒伏的目的。

(四)科学用药提高效果

应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优点。生产中要严格按照田间纹枯病发生的趋势,选准药剂品种和使用浓度,是提高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关键。同时,应积极引进和开发农药新品种和防治技术,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用药时间,一般应该在水平扩展阶段,即纹枯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在10叶期到10.5叶期(十一片叶品种),水稻破口前5到7天用药。

综上就是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果不想面临此危害,建议提前预防。

上一篇猕猴桃花腐病症状及防治技巧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种植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