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分布和危害症状
蜗牛又名螺丝、狗螺螺等,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有肺目、大蜗牛科。我国大部分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其食性很杂,能为害柑橘干、枝的树皮和果实。枝的皮层被咬食后使枝条干枯,果实的果皮和果肉遭其食害后,引起果实腐烂脱落,直接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
蜗牛的形态特征
成体体长约35毫米,体软,黄褐色,头上有两个触角,体背有1个黄褐色硬质螺壳。卵白色,球形,较光亮,孵化前土黄色。幼体较小,螺壳淡黄色,形体和成体相似。
蜗牛的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成体或幼体在浅土层或落叶下越冬,壳口有一白膜封住。3月中旬开始活动,晴天白天潜伏,晚上活动,阴雨天则整天活动,刮食枝、叶、干和果实的表皮层和果肉,并在爬行后的叶片和果实表面留下一层光滑黏膜。5月成体在根部附近疏松的湿土中产卵,卵表面有黏膜,许多卵产在一起,开始是群集为害,后来则分散取食。低洼潮湿的地区和季节发生多、为害重。干早时则潜伏在土中,11月人土越冬。
蜗牛的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发现蜗牛为害时立即不分大小一律捕杀。可养鸡鸭啄食。
②在蜗牛产卵盛期中耕松土进行曝卵,可以消灭大批卵粒。为害盛期在果园、苗圃堆放青草或鲜枝叶,可诱集蜗牛进行捕杀。
③早晨或傍晚,用石灰撒在树冠下的地面上或全园普遍撒石灰1次,每667米²20~30千克,连续两次可将蜗牛全部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