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黄鱼产量占全国九成以上。此前,业内一直尝试借助电商实现直达消费者,但苦于物流配送的限制,无法“游”得更远。随着冷链配送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大黄鱼触“网”条件成熟。
8月6日,“互联网+大黄鱼节”暨第三届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在宁德举行。会上,大黄鱼业者与电商巨头一拍即合,福建大黄鱼产业迎来“互联网+”时代。
等待登陆电商已久
大黄鱼被称为“国鱼”,体色金黄、嘴红肉鲜,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类产业。
近年来,大黄鱼产业快速发展。去年福建大黄鱼产量约12万吨,占全国90%以上,增长率超过20%,其中宁德产量约10万吨。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从10年前开始,宁德大黄鱼企业一直在尝试登陆电商平台。
2005年,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率先登陆阿里巴巴,不久就接到泰国客户10吨大黄鱼相关产品的订单,紧接着又达成20吨货物交易,这让企业尝到甜头。
2011年,国内生鲜电商兴起,但由于配送技术不完善,对生鲜大黄鱼这种必须全程冷冻的产品,如何解决配送到消费者手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是大黄鱼电商发展的“紧箍咒”。
“此前福建大黄鱼以供应沿海地区为主,但中西部地区是巨大的潜力市场。”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会长尤信铃说,“以新疆市场为例,由于物流瓶颈,福建销往新疆的大黄鱼以粗加工制品为主,配送需三四天。尽管如此,每年还能收到两三千万元来自新疆的订单。如能解决配送问题,缩短销售链条,新疆市场将有很大拓展空间。”
“宁德市大黄鱼产值超过50亿元,但互联网交易额只有不到5000万元。”尤信铃说。
冷链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不断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黄鱼摆脱瓶颈成功在望。
本来生活网华南区总经理王建军介绍,电子商务模式目前正迎来以生鲜为代表的最高形态,也是配送难度最大的发展阶段。
生鲜产品配送方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智能冷柜的自提方式;第二种是通过离消费者较近的生鲜店等中转,在半小时内送达;第三种就是全程冷链配送。“比如大黄鱼这样的冷冻商品,我们在最后配送环节使用有保温作用的周转箱,再加放冰袋和干冰,可使温度全程控制在零度以下。”王建军说。
物流不再为难,电商行业也迎来“生鲜元年”。在此利好之下,宁德大黄鱼基本可以冷链配送直达全国二三线城市。
目前,宁德金盛、岳海、海鸥等多家公司已与阿里巴巴、京东、本来生活网、中粮我买网、顺丰优选、1号店、沱沱工社等各大电商合作。
“今后,消费者网购大黄鱼后,既可到门店取货,也可选择送货上门,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制约。”尤信铃说。
推动大黄鱼产业转型
“最后一公里”打通后,“互联网+大黄鱼”渐入佳境。互联网的现代化手段,也开始倒逼大黄鱼产业改变传统销售思维,重建销售链条,持续健康发展。
“‘厂家—总经销—批发商—零售商’的旧链条被打断,厂家直达消费者的模式得以实现。省去中间环节后,成本可节省大约20%,一条在超市卖50元的大黄鱼,网上只需35元就可买到。”尤信铃说,“同时,终端消费者需求和反馈能直达养殖户和企业,有效解决渔民对市场反应慢和销售难问题。”
“2011年,公司电商销售额不足100万元,2014年已达1000万元。”对大黄鱼触“网”的后续效益,金盛董事长尤信情信心十足,“这还只是与七八个电商平台合作的成果,今后我们的电商合作伙伴将达三四十个,加上配送技术的完善,增长可想而知。”
阿里“码上淘”项目销售总监任滨介绍,目前宁德市渔业协会已与淘宝网合作宁德大黄鱼的可追溯体系项目,从宁德运出的大黄鱼将有二维码“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手机淘宝扫一扫,便可快速追溯其产地信息,识别真伪。该体系将能从源头监控大黄鱼产品品质,进行原产地保护,也有利于品牌宣传和推广。
据悉,目前大黄鱼产业已初步构建了区域发展规划、标准化与品牌工程、知识产权工程等10大工程组成的产业支撑体系,“互联网+大黄鱼”已纳入其中。
随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宁德大黄鱼”公共品牌价值从前一年的6.34亿元增到10.7亿元。业内估计,这一品牌价值还将随着“互联网+大黄鱼”的推动快速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