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我国银鱼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13:43:26标签: 银鱼 银鱼市场分析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银鱼

银鱼是很多市民喜爱的水产品,银鱼同时也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中国是银鱼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面对银鱼丰富的资源,我国的银鱼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遗传和生态等基础研究,缺乏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公众认知度不高。那么,中国银鱼怎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呢?

银鱼生产现状

大规模的开展银鱼资源的移植、增殖始于上世纪九十代中期。1995年,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发出通知,开展银鱼移植增殖。经过几年的努力,产量达到预期2万吨的目标。2000年之后银鱼产量在3万~5万吨间波动。

2013年受气候等因素影响,银鱼产量有较大的波动。在流通加工环节,质量不断提高,除冰鲜银鱼、银鱼干(又称燕干)等传统产品外,休闲食品也有零星问世。出口量保持稳定,国内销售市场正逐步有所扩大。

银鱼产业的问题

产量波动幅度大 银鱼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渔获群体的年龄为7月~10月龄。性成熟个体在初次生殖之后即全部死亡。银鱼科的鱼类以提高繁殖力为主要目标,产生大量的后代,以“量”取胜。在环境条件适合时,能很快扩大种群,形成“暴发”产量。但种群消长快,产量波动大。一些水库、湖泊移植银鱼以后,一般在2年~3年即出现暴发性产量。在随后的2年~3年内产量基本稳定,尔后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没有产量。在不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产量维持稳定一般不超过5年。内蒙的岱海移植银鱼历经9年,1995年产大银鱼294吨,而1996年大银鱼突然消失,没有产量,后又大量引进受精卵进行投放,2000年又突然达到500吨,2001年至今一直形不成产量。

银鱼基础研究不够我国银鱼研究工作始终带有明显的经济导向性,与生产实践结合得紧密。对银鱼种群生态、遗传等基础研究则进行得较少,未能系统把握银鱼资源动态变化的规律。银鱼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银鱼

对策与设想

银鱼产量和产值在水产业中所占比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对世界来说我国银鱼可是独一无二。因此,要充分利用我国银鱼资源的优势,做大、做强银鱼产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和支持。

首先要实现产量的突破,可以设想,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银鱼产量达到8万~10万吨,在深加工和产品的多元化方面要有所突破,国内市场要进一步开拓并带动出口。其次要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带动应用技术的发展,增强发展的后劲。

加强银鱼资源保护银鱼资源的保护,不仅指数量上的保护,如繁殖、生长、栖息等方面,而遗传资源的保存任务是保存物种、品系、种群遗传差异的的最高水平。丰富的种质资源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战略上保护我国银鱼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不受破坏,避免物种灭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包含备份库)来实现。随着国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许多大中型湖泊取缔了拦网养鱼,使人为分割而破碎化的湖泊环境得以改善,湖泊鱼类自然种群得以逐步恢复,银鱼的自然种群会得以扩大。

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改善银鱼品质,减少产量的波动,需要在银鱼的移植、增殖技术及资源管理等环节形成技术体系并不断完善。如发展人工采卵及孵化技术,由单一的投卵到与投苗相结合。由粗放的移植技术到采用组合移植技术、回归式增殖移植、种质资源改善性移植等。

银鱼

拓展市场

水库、湖泊为自然生态水域,有着良好的鱼水共生的生态环境,生长在这样环境里的银鱼,可谓全天然、无污染,是绿色健康和环保的有机食品,能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产品前景光明,市场广阔。过去由于产量少及产地的局限,少被人知,要宣传、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多进行专题的推介活动,引导消费,银鱼的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拓宽出口渠道银鱼分会积极与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客商进行沟通,并与他们共同考察产地、加工厂、商品检验的各个环节,拓宽了销售渠道,使银鱼出口业务保持了稳中有增,去年订单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10%,出口额增加了5%,价格上升了5%~10%。全年出口量超过6000吨以上。

扩大国内市场银鱼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河南、云南等省及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象北京、东北地区还没有形成消费群体,要积极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同时,要在传统的冷冻银鱼及干品的基础上,开展深加工研发新产品,如休闲方便银鱼食品、保健品、美容化装品等,以提高银鱼产品附加值,把银鱼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大做强。

在此还是需要提醒广大业内人士,想要中国银鱼产业做大做强,首先我们要保证的是银鱼资源充沛。所以,希望大家在重视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关注银鱼资源的保护等问题。

上一篇安徽淮南段再现“银鱼汛”

下一篇江苏无锡银鱼加工业全面萎缩

渔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