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野生大黄鱼 成规模上演王者归来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20:58:13标签: 大黄鱼 大黄鱼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大黄鱼

大黄鱼群再闹东海,几百斤小规模捕捞量渐成常态,这是今年以来在渔民中被“疯传”的一个新变化。

从几十年前俯身可拾到几成绝响,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斤4角,到2015年稳定于每斤800元左右,更有四斤重整条1.6万元的霸气身价,坊间犹若神鱼的大黄鱼,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和痛楚,两千倍的增值之路,实际上是一个社会付出的沉重代价。

多年来增殖放流、海洋生态修复,终于见到起死回生之效,更可喜的是,从海钓、体验捕捞等旅游活动倡导向外辐射,“放生幼崽”渐成全民共识——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1“离家”廿载今重回

“野生大黄鱼群又回来了! ”

今年以来,这条令人惊讶的消息,犹如久别的亲人回乡,在渔民中迅速传开。记者从舟山国际水产城、渔业管理部门、一线作业的船老大和多家海鲜店老板处得到证实:“神鱼”确实以小规模成群的形式,王者归来,今年特别明显,且捕捞量远胜以往,一两百斤捕捞量、一两斤个头,已非往年的天方夜谭。

经多方打听,记者获悉我市最近的一次成群捕获大黄鱼是10月18日,有位船老大一船捕获了200斤野生大黄鱼,堪称“金网头”。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舟山海域大黄鱼几近绝响以来,盼“神鱼”成群归来,舟山人足足盼了廿多年。随着增殖放流、海洋生态修复日渐见效,近年捕获零星大黄鱼的消息偶有所闻,而今年以来持续性较强的成群捕捞情况,渐成人们谈论的热点。

舟山国际水产城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目测今年以来进场交易的野生大黄鱼在不断增加。

水产城多家海鲜店老板,证实了这位工作人员的话所言非虚。他们甚至给出了“2015年舟山海域野生大黄鱼的捕获量,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好”的判断。

在沈家门码头做了20年野生大黄鱼生意的余女士介绍说:“我们和普陀的几个船老大都有合作,好的时候一船能捕到200斤左右的大黄鱼,有时是100斤,10月18日跟我家合作的船老大就捕到了200斤野生大黄鱼! ”

有着二十多年捕捞经历的普陀船老大陈胜利,感觉东海的大黄鱼正在成群结队增加。斤把重的野生大黄鱼,去年每个月能捕到一两条,今年每月能捕到四五条。

陈胜利掌握着昔日同行的渔获情况,他介绍说:“专业渔船捕到的野生大黄鱼更多,小潮来时,不少船平均每天可以网到6至20条。 ”

多年从事增殖放流工作的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罗海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能够偶尔捕回标记过的鱼苗,这是我们最欣慰的事了。 ”

2身价飙升两千倍

贵为“四大经济鱼类”之首的大黄鱼,与小黄鱼都是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加工历史可上溯至吴王阖闾十年(公元前505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舟山渔场,曾有丰富的野生大黄鱼资源,岱衢族大黄鱼成为一代渔民的骄傲之所在。然而,此后酷渔滥捕等因素,导致产量急剧下降,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舟山海域终于鲜见野生大黄鱼的身影。

在昔日大黄鱼故乡的岱山海洋渔业博物馆内,陈列着一系列描绘古时舟山渔民加工工序的模型,它们无声地诠释着那曾经的繁盛,也赋予这段悠长的记忆以极为厚实的历史底蕴。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正是在全社会多年努力之下,大黄鱼在东海重织“朋友圈”,并不断被渔民“扫一扫”而重出江湖。

只不过,“少小离家”的大黄鱼们,是否知道此番强势回归,它们的身价已有天壤之别了呢?
据了解,条重一斤左右的野生大黄鱼,自2010年起售价就不断攀升,2015年有所回落,每斤售价为800元左右。

以净重1斤左右为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售价约为0.4元/斤,2012年可卖到1000元左右,价格上涨了两千五百倍。净重两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的售价更是堪比黄金。 2011年12月,在杭州世贸中心年货展上,四斤重的大黄鱼就曾标出16000元/条的高价,令人咋舌。

如此天价,印证了为人喜食的“神鱼”市场需求量之大,但捕捞量却始终“急死人”。供需关系的变化,是野生大黄鱼单价飙升的根本原因。

自2012年至今,捕获量开始有所增长,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商家布局却迅猛展开,舟山本地实体店自不必多说,记者还发现淘宝网在售野生大黄鱼、所在地为舟山的店铺就达几十家之多,不少卖家直接和船老大合作,供应最新鲜的大黄鱼。

大黄鱼

3 “竭泽而渔”与沿江污染

论及舟山野生大黄鱼数量锐减的原因,罗海忠告诉记者:“舟山野生大黄鱼数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减少,捕捞强度高、捕捞技术的更新、围垦对环境的破坏、沿江经济的发展等都是导致海洋环境破坏的主因。 ”

我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海域水质受长江影响较大。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甬江、钱塘江、黄浦江等流域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不可避免地直注东海,给舟山的海洋生态带来很大的挑战,客观上破坏了海洋环境。
不过与之相比,“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才是导致野生大黄鱼数量减少的最重要因素。

罗海忠表示,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捕捞强度严重过剩,二是存在使用禁用渔具的现象。

据了解,上世纪末,为了获得更多的渔获,我国沿海不少渔民开始使用电抄网、电脉冲仪等非法渔具从事捕捞工作,这种被俗称为“电鱼”的捕捞方式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赶尽杀绝”虽然满足了眼前所需,然而违背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捕捞理念,使鱼儿们几乎“断子绝孙”!

4为野生大黄鱼而坚守

保护野生大黄鱼一直以来都是渔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海洋与渔业局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开源,每年增殖放流;二是节流,近年来“一打三整治”工作的开展减少了违法捕捞,我省还对大黄鱼捕捞设定了门槛,规定身长小于255毫米或体重少于250克的大黄鱼不允许捕捞。

从事海洋生物保护已有几十年的经验罗海忠介绍说,舟山水产研究所在1999年成功完成野生大黄鱼育苗工作,舟山大规模进行增殖放流大概是从2008年开始,力度逐年加大,今年舟山全境共放流鱼苗1000万条,明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预计市本级投放鱼苗将达到1000万条。

罗海忠表示,保护工作是个持久战,靠“坚守”两个字。每年放流的1000万鱼苗里会选择几万条做上标记。

5保护之路任重道远

其实,野生大黄鱼保护仅仅靠舟山市、浙江省是不够的,需要整个社会都重视。

事实确实如此,据了解,给大黄鱼捕捞设立最低门槛是浙江省出台的保护政策,而相邻沿海省份并没有相关规定。

大黄鱼是典型的洄游性鱼类,那些体重未及250克的鱼苗很可能将被跨省“斩杀”。这种猜测绝不是危言耸听,就在2014年11月,《厦门日报》就曾刊登相关报道,厦门集市上有不少一二两重的野生大黄鱼在售,文中也曾发出“放过幼崽”的呼吁。

谈到保护海洋生物,已转型为观光旅游渔船经营者的陈胜利身上则有满满的正能量:“我们观光船出去,都会尽量把网孔放大一点,我现在用的网孔有14公分,这样基本打不到小鱼,偶尔打到小的,很多游客会争先恐后地求‘放生’。 ”

不过,现实中不都是陈老大这样的好公民,截至发稿前,记者在淘宝网上仍能搜索到在售的、自称来自舟山洋鞍渔场的三两左右的野生大黄鱼。

大黄鱼群重归东海,仅是个令人欣喜的开始,让它们真正把东海重新当家,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我们要走的路依旧很长。

上一篇大黄鱼是否绝迹

下一篇有机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

渔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