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孵化设施
①温棚建设:温棚一般为东西走向,温棚骨架为长毛竹杆或铁架建成拱形结构,中间有水泥柱作为支撑,棚上由里向外分别搭上遮阳网和塑料布,塑料布外由尼龙绳固定。
②产卵孵化池:产卵孵化池一般傍亲鱼池、培育池而建。产卵孵化池分为地上池和半地下池两种,池壁由空心砖垒建、砖混水泥垒建、泥土垒建三种方式,其中以砖混水泥垒建居多。为了充分利用温棚空间,池子数量根据需要进行建设,一般池长为4米左右,宽有3米左右,池深70厘米左右。温棚内每个相对独立的池子分别用帆布和塑料布铺垫,塑料布铺在帆布上,帆布保护塑料不被划破,塑料布起到池子防渗作用。池子间留有约40厘米的池埂,便于生产操作。
③晾水池:晾水池的建设大小一般应以能够为乌鳢整个繁育期间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为原则。晾水池1.2米左右为宜。晾水池通过PVC管道与产卵孵化池相连,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小鱼、蝌蚪、小虾、桡足类等对鱼卵和鱼苗造成危害。
④孵化巢设置:利用本地狗尾巴草扎成小把状以细绳固定漂浮于产卵孵化池中,狗尾巴有丰富的毛细根,能够吸收池中的水分和营养而进行生长,这样生长出枝枝叶叶的狗尾巴草,同时也为乌鳢受精卵提供了隐藏和遮阳的功能
二、亲鱼培育和选择
①亲鱼培育:亲鱼一般选择从微山湖水域中捕获的野生乌鳢为主。亲鱼培育池一般以面积200m2、水深1.5米为宜,池底要有15~20cm的淤泥。野生乌鳢亲鱼选择鱼龄2冬龄、规格1.0千克以上的个体进行强化培育,雌雄放养比例为1:1,以每10m2放养1对为宜。开春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开始投喂,以小杂鱼、小虾、蚯蚓、蝌蚪之类和蛋白质含量高的精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4~5%。定时冲水刺激,保持水质良好。
②亲鱼的选择:雄性乌鳢亲鱼的选择标准为胸部、腹部和鳍条呈现灰黑色,腹鳍与泄殖孔之间有明显深黑色的大斑纹,腹部较小,池殖孔狭小微凹;雌性乌鳢亲鱼选择标准为胸部鳞片白色微黄,腹部与腹鳍条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腹鳍与泄殖孔之间黑色斑纹不明显,腹部膨大,泄殖孔稍大且突出。乌鳢亲鱼一般选择2冬龄、体长在30厘米以上个体,但由于乌鳢雌雄生长差异,雄体相对较大,雌体较小,在选择亲鱼时雄体一般规格1.5千克以上、雌体在1.0千克以上。
三、苗种繁殖
①亲鱼入池:将选择好的乌鳢亲鱼放入产卵孵化池中,每个池中投放1对亲鱼,在同一温棚中进行繁育的亲鱼最好选择同一亲鱼池或同一批次强化培育的亲鱼。投放亲鱼的同时将事先备好的孵化巢用细绳牵连后放置在水面上,位置要略靠近池埂以便于观察卵的发育情况和幼苗的生长情况。
②产卵受精:乌鳢亲鱼产卵时间一般在凌晨至早晨日出前,产卵前雌雄亲鱼会在产卵孵化池上吐一些白色、略成环形泡沫,产卵时雌雄亲鱼相互追逐发情,然后雌鱼在孵化巢下方腹部向上呈仰卧状态,身体摇动,从泄殖孔排出金黄色的卵子于产卵巢上,与此同时雄性亲鱼也是腹部向上呈仰卧状态,对着孵化巢上的卵喷出白色的精液完成受精。一般雌亲鱼会分多次产卵,直至产完完成受精,但有的情况下雌亲鱼仅将一侧卵巢的卵子产出,另一侧卵巢的卵子停一段时间后再产出,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③孵化出苗:乌鳢受精卵呈金黄色,外面似乎包着一层油,没有受精的卵呈不透明的浊白色。乌鳢受精卵卵膜内胚胎发育,到幼鱼脱膜而出大概要持续72小时,这一段时期受精卵的颜色是逐渐变化的,先后为金黄色、乌黑色、浅黑色,此时乌鳢仔鱼已经脱膜而出卵膜内乌鳢胚胎发育时期管理甚是重要,一是要注意温棚内的通风,早晨随着气温的升高可掀起温棚塑料布的一角,保证乌鳢受精卵孵化有足够溶解氧;二是在太阳光强烈时要遮上防晒网,避免受精卵受到太阳光直射而死亡,三是乌鳢亲鱼有护卵的习性,在观察受精卵发育状况时切忌用手直接拨弄受精卵,否则易被在孵化巢下护卵的乌鳢亲鱼咬伤。
④开口投喂:轮虫是乌鳢仔鱼的最好的开口饵料,随着仔鱼个体的不断增大,可以逐渐喂枝角类、桡足类。在自然界水蚤不能满足生产的情况下,就要着手开展水蚤人工培育,水蚤人工培育要与乌鳢亲鱼产卵时间紧密配合,做到乌鳢仔鱼的发育同步,能够达到很好的培育效果。
⑤出棚培育:鱼苗经过10多天培育、全长长到2厘米左右时,就可以进入苗种培育池进行培育了。
四、讨论:①晾水池的水在进入温棚中的产卵孵化池前要进行彻底杀菌消毒。一般采用25~30克/m3的生石灰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后晾晒7~10天、待毒性消失后再灌入温棚中的产卵孵化池,进水口要用60目的筛绢过滤,避免敌害生物进入产卵孵化池。②孵化温棚要进行严格的控温、通风、防晒。晚上为了保温要用草苫遮盖温棚,白天要将草苫掀开增加孵化用水水温;温棚通风是为了保障受精卵孵化时溶解氧充足;及时用遮阳网防晒,特别强烈时,避免受精受到紫外线长时间照射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