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原产于北美落基山脉一带,1959年我国引进牛蛙驯养,1986年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大量饲养。主要品种有:沼泽绿牛蛙、西方牛蛙、印尼牛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体大粗壮,成蛙体长20厘米,重达1公斤。体背绿棕色,有暗棕色斑纹,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黄皮,皮肤粗造。
一,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投饵量也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饲养池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此时的投饵量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左右。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荫降温工作最适宜牛蛙生长的温度是18℃~28℃。因此,夏季应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可在池塘中培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些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长。
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风雨多,牛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5.做好敌害的清除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采取清除措施。
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牛蛙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一旦发现牛蛙得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二,养殖牛蛙的价值
1,牛蛙体大肉肥,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蛙类,特别是蛙腿在国际市场很畅销,牛蛙除供人们食用外,蛙皮可制革,加工后的皮革经染色处理,可制精美的皮鞋,手提包及手套等。
2,牛蛙的养殖效益
1,牛蛙生长:牛蛙具有生长繁殖快、饲养简易、抗病力强,但适应气候能力不强。
2,生长繁殖快:一只成年雌牛蛙一年产卵上万粒,孵化率可达到90%,孵化后2个月变态为幼蛙,经一年生长可达0.5-0.6千克。如精心进行科学管理,每平方米水面可养牛蛙10只左右,每亩可产牛蛙500-1000千克,每只牛蛙最重能生长到2公斤。
3,饲养简易:只要具备无污染的淡水水域,采取防逃措施,提供充足的饲料,防止天敌侵害,牛蛙养殖一般都能成功。
4,抗病力强:牛蛙抗病力强,疾病少,冬季在冰下静水60厘米,流水35厘米外能安全越冬。
5,适应气候不强:牛蛙原产北纬30-37,相当于我国的杭州到济南,主产区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相当于江苏省,在北方地区不适应发展。
6.牛蛙的市场行情:虽然我国在50年代就开始养殖牛蛙,但真正进入市场仅是80年代未,90年代初,由于牛蛙肉粗味差、市场售价低,加之蛙皮开发没有跟上,近几年发展牛蛙项目速度不快。今后牛蛙项目能否发展主要看商品的开发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
三,牛蛙病害防治
牛蛙的病害在稀养情况下不多,在密养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以下疾病:
(1)红腿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多是由于放养过密、环境恶劣或捕捉装运途中挤压受伤,病原体侵入伤口感染所致。幼蛙和成蛙都能感染发病,且传染迅速,危害十分严重,可在几天内使整池的牛蛙死亡。
防治方法:养蛙池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每星期用1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1次。发病的蛙用2毫克/升的卡那霉素或磺胺甲基异恶唑或5%的食盐水浸泡,疗效显著。
(2)肠胃炎
主要是因蛙摄食腐败变质的饲料引起。此病多发生在春夏秋之交,发病原因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不洁、栖息环境恶劣有关,并常与红腿病并发。发病时,病蛙身体瘫软,无力跳跃,并停止摄食。
防治方法:经常清洗饲料台和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此病后,应立即隔离病蛙,并用1~2毫克/千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每天给病蛙喂酵母片2次,每次半片,3天后见效。
(3)肿腿病
该病因蛙的腿部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病蛙腿部水肿呈瘤状,影响摄食,致使蛙营养不良而死亡。
防治方法:把病蛙腿部放入3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分钟后,再注射4万单位的庆大霉素2~4毫升。第2天重复1次,效果较好。
牛蛙在蛙卵、蝌蚪阶段也有病害发生,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牛蛙除了防病害以外,还要防止蚂蟥、鱼雀、青蛙及老鼠、蛇类、鱼、龟鳖等敌害的侵袭,才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