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养泥鳅的欧正炫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1 03:19:50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40出头的欧正炫,是黎平县高屯镇绞便村人。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进工厂、跑销售,做生意,一直“人在江湖”,锻炼出了不同于普通农民的胆识、合作意识和坚韧意志。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网上了解到,养殖泥鳅效益可观。便一门心思钻进去。

  2011年,他和6个乡亲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投资,成立泥鳅养殖合作社。养殖场就选在欧正炫家对门的陆寨组,流转水田20余亩。

  出师不利

  欧正炫是个直爽人,通过考察与安徽某养殖场达成购苗协议,以每公斤60元的单价,购买泥鳅苗8000公斤。按对方要求将款打到了对方账上,回到老家,等公司送苗上门。

  谁知,泥鳅经长时间颠簸,长途跋涉来到贵州,“晕车”兼“水土不服”,进入新环境后,不吃不喝,只是不停地翻跟斗,大部分筋疲力尽而亡。欧正炫眼睁睁地看着,心痛不已。

  另一方面,泥鳅苗个儿偏大,送苗上门时没带随车技术员,更谈不上技术辅导。欧正炫有“遇人不淑”之感,后悔选错了合作伙伴。

  吃一堑长一智。第二次,他选择了四川的一家泥鳅养殖公司,进苗4000余公斤。

  这一次,他谈判更有经验了。虽然单价略高一些,鳅苗单价、每斤尾数、路上损耗责任等,写得清清楚楚。

  育苗成功

  在四川那家育苗公司,欧正炫痴痴呆呆地长时间逗留,得以观察到公司育苗的全过程。回来后反复试验,从网上查阅资料,欧正炫掌握了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

  2013年5月,欧正炫的养殖场,泥鳅人工繁育取得成功,商品泥鳅出塘达1万余公斤,产值40多万元,扳回了部分成本。

  说起泥鳅育苗,欧正炫如数家珍。“根据泥鳅的大小不一,雌鳅每次产卵量数千粒甚至上万粒,但出苗率只有50%左右。”欧正炫说,雌鳅产卵后,体力消耗大,如果不及时分离,会吃掉部分卵补充能量。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泥鳅繁殖的季节,那段时间,欧正炫用细如发丝的针头,每天为上千尾泥鳅催产,为了减少泥鳅的死亡率,手要稳动作要轻柔,一天忙下来,全身酸痛。“如果有恒温育苗棚,一年四季都能育苗”。欧正炫最盼望的,就是早日拥有一个育苗棚。

  厚道待人

  欧正炫的养殖场在马路边。酷热的7月,在他的值班室和他聊天,热得说话都喘气。而他一边吃包子当中饭,一边观察着水田里的泥鳅。

  良好的经济收益预期,吸引了临近乡镇甚至天柱、榕江、从江等外县农户多次上门考察,有意加入泥鳅养殖。目前,他已发展养殖合作社4家,还有2家等苗入池。

  “大家都想要本地苗,运输成本低,成活率高,我们还上门提供技术服务。”欧正炫说,农民决心投资养殖不容易,自己要厚道待人。

  欧正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田至少养殖400斤泥鳅苗,按每斤苗价35元算,成本1.4万元。泥鳅半年长成商品鳅,有5倍左右的商品率,按每斤商品鳅15元算,每亩产值3万元上下。扣除成本苗费、饲料费、场地租金及改造费等成本,只要养殖技术过关,利润可观。

  黎平高屯海拔低,天气较热,无霜期长,农田肥沃,水源丰富,生适宜泥鳅养殖。欧正炫的养殖池,模仿水田环境,水下有20厘米厚的泥巴,夏天便于泥鳅避暑,冬天利于保温。欧正炫说,如果农户利用自家水田,喂养2亩左右,在技术过关、销售畅通的情况下,每年稳赚万把元。

上一篇下岗女工养水蛭诠释创业梦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