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名字的来历
人们为什么习惯把湖蟹叫大闸蟹,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据苏州当地的蟹农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连阳澄湖都是没有人养蟹的,全都是捕捞野生蟹。捕蟹的时候,人们利用蟹的趋光性,会在港湾间设一些用竹编的闸,晚上在竹闸上放上灯火,这样螃蟹见到火光就会爬上竹闸,人们就可以在闸上捕到螃蟹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些湖蟹称作了“大闸蟹”。
不过,现在我们吃到的都是人工养殖的螃蟹,它们生长在围网中实行高密度养殖,大约每亩就能出产数百只蟹,所以也早用不上竹闸收蟹了。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的推进,一些湖区又开始划出一部分区域形成纯天然全开放的放流区,人工投蟹苗实行低密度自然放养,每亩大约能出产百只螃蟹。每逢捕捞季节,再由渔民去捕蟹,但由于蟹密度仍远大于野生,因此也用不上竹闸了。但“大闸蟹”的名字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在养殖阶段的,大闸蟹什么时候吃最好?
8-11月是吃大闸蟹的最好时节。俗话说九雌十雄,所以农历9月吃雌蟹最好,10月吃雄蟹。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 当然还要根据当年的气候情况,秋风起蟹脚痒,入秋早些晚些都有影响。老上海习惯:刮西北风,吃大闸蟹。近年来,全球变暖,江南一带的寒潮,推迟到元旦前后了。此时,大闸蟹进入晚期,产量减少;非但品质低,而且价钱贵。
大闸蟹养殖育肥方法
目前是大闸蟹长膘育肥的关键季节,也是大闸蟹养殖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大闸蟹的品质、产量和效益,防止疾病的发生,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科技指导养殖实践经验,分享秋季大闸蟹育肥管理技术要点。
1 改善水质环境
大闸蟹的生长育肥离不开水,池塘水质环境对大闸蟹生长影响很大。秋季水温逐渐降低,蟹池应保持水深1.2米,透明度在35~40厘米。当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需要排出底部老水,注入新水,换水时注意不能使塘内水温有较大的波动,为了防止大闸蟹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可适当泼洒活力维生素C,提高机体抗应激力。注水后可施用微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来改变水色、水质,使水质清亮、绿爽。一般每10天使用微生物制剂1次,至10月底结束。
底改能有效去除池塘底部还原态物质,减少底部耗氧,为整个池塘溶氧充足提供保证。在改底的同时可配合增氧片,为大闸蟹育肥增重。塘口如有黑底板现象,可先大量套底层水,然后用强效底净或是全效底改2~3次,可改善大闸蟹黑底板现象。
大闸蟹经过夏季高温后体质会有所下降,在上市前一个月将面临最后一次蜕壳,刚蜕下旧壳新壳还未硬化时比较脆弱,易受有害菌寄生感染,此时应选择对虾壳无刺激的生物消毒剂控制水体有害菌群数量,保证大闸蟹顺利蜕壳。
2 科学投喂饲料
大闸蟹是一种隐居生物,水草可为大闸蟹提供躲避敌害的空间,此时应注重保护水草。对于自身环境好而又无水草的池塘,可考虑移植其他池塘的伊乐藻或移栽大量水花生入塘保证水草数量。移栽时应均匀分布方便大闸蟹附着,并及时用相应药物维持水草活力。
秋季是增加大闸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因此饲料中应增加精饲料所占比例,蛋白质含量需增加到32%左右,且要求饲料营养全面。为降低成本也可自制配合饲料,但一定要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可在饲料中添加水产用的维生素C和E、汉宝多维、汉宝速长等,这些制剂能满足大闸蟹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大闸蟹免疫及抗病力。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大闸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大闸蟹在育肥期所需要的营养高于平时,可换成高蛋白饲料,然后外泼黄金多糖和抗激灵,提高体质抗应激,促进蜕壳成功率。冰鱼含有高蛋白,投喂冰鱼应用超碘消毒后再投喂如果大闸蟹没有摄食完,很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应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及时预防肠炎。
3 适时补充钙质
大闸蟹是一种甲壳生物,体表覆盖的甲壳90%以上由钙质组成,其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水体中吸收大量的矿物质(钙、铁、磷、镁等)。单一的使用生石灰或者磷酸二氢钙(溶解性差,真正到水里的有效钙含量低)都不能满足大闸蟹对矿物质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的需求。由于池塘钙含量低导致大闸蟹蜕壳出问题情况时有发生,水体中钙含量低于25%以下很容易导致蜕壳不遂,也会影响蜕壳的翻倍率,因此育肥期适时补充钙质尤为重要。
补充钙质可泼洒“绿水解毒安”、“增氧解毒安”解毒增氧,泼洒“低聚糖863”、“维生素C”增强大闸蟹活力,泼洒“钙加加”、“生物活性钙补”、“维生素C”补充钙、镁、磷。大闸蟹蜕壳时少量投料甚至停料,恢复投料后,可在饲料中添加“产酶益生素”、“速调速补”等投喂。
补钙素可有效提高水体钙含量,含有蟹壳生长所需的矿物盐,能迅速补充和维持蟹壳生长对矿物盐及多种微量元素的需求,防止大闸蟹蜕壳不遂,可快速使大闸蟹甲壳硬化。可10天补一次钙,并根据蜕壳时间长短情况科学合理地补2~4次钙。可明显看出甲壳的光泽度及硬度的提升,如配合黄金多糖使用效果更佳。
因上市育肥前最后一次蜕壳周期长达1个月,建议用1周左右时间来定期补钙,如持续3~4周,则可提高大闸蟹蜕壳成功率和翻倍率。
定期用“增氧解毒安”或“六控底健康”全池泼洒改善底质环境,定期用“离子对钙+虾蟹多维”拌料内服,一个疗程连用3~5天。在每次蜕壳前2~3天,用“免疫多糖+虾蟹多维+离子对钙”拌料,补充能量营养和钙质,确保部分蜕壳困难蟹顺利蜕壳,全池蟹得以同步生长。蜕壳高峰期过后,就用“超能离子钙”或“葡萄糖酸钙”全池泼洒补充足量的钙能,以保证大闸蟹健康生长。可定期使用生石灰溶化成水全池泼洒、投放螺蛳等也可补充钙质,在肥水时可以添加一些钙剂或磷酸二氢钙,每亩水深1米使用5斤磷酸二氢钙,补充水体中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做到肥水时能促进藻类的快速繁殖,使用补钙类产品钙加加、离子钙和生物活性钙补,在大闸蟹蜕壳前10天使用,效果最佳。
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优质的蛋白质,有助于促进人体组织细胞的修复与合成,提高免疫功能。秋季是大闸蟹育肥的最佳时节,为提高大闸蟹质量和效益,此期应加强日常管理,增加营养,科学饲喂,使大闸蟹膏肥体壮。本期介绍一组大闸蟹后期育肥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4 加强疫病防控
大闸蟹疫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可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的预防方法。在投喂配合饲料中添加内服药投喂,坚持用生物制剂拌饲料投喂,预防效果较好,可每月在饲料中添加汉堡大蒜粒等拌饲投喂,连喂3~5天,使大闸蟹健康生长。
池塘应定期泼洒生石灰杀菌消毒,每10~15天泼洒1次,可预防疾病;经常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也可加强病害防治;如气温突变应施加微量元素及全程泼洒维生素C,能有效解决应激问题。
内服药可消除部分肠炎、黑鳃等病害状况,可适时添加一些内服药(肝胆泰乐、高稳维西、迪诺康等)和营养添加剂(生命元、黄金多糖等)。或在上市前一个月杀虫一次,消毒一次也可有效预防黑鳃、水肿、腐壳等疾病,同时能提升大闸蟹甲壳光泽度。由于水质、营养等多种原因,大闸蟹极易发生甲壳松软症或蜕壳不遂而导致死亡。预防此病可在饲料中添加快佳钙补充钙质,快速硬壳促进蜕壳。
除日常通过内服来强化大闸蟹自身体质,保证养殖环境也很重要。其蜕最后一壳往往是池塘环境较差的时候,水草腐烂、蓝藻死亡、底质发热发酵、缺氧、杂菌等因素导致有害菌大量滋生。在蜕壳期体质虚弱,病菌趁虚而入,导致病害发生,如烂鳃、水瘪子、水肿等。水质恶化容易繁殖纤毛虫,除做好水质调节外,还要杀灭纤毛虫,使用“纤虫净”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本栏稿件由江苏省泗洪县陈圩乡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陈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