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泥鳅养殖的七大瓶颈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0 04:11:44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价格逐年攀升的刺激下,泥鳅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领域经济效益较好的一个新兴品种。一些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出台了诸多扶持和激励政策,将泥鳅养殖作为特色地域经济大力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江苏赣榆县墩尚镇,已发展泥鳅养殖面积上千公顷,有养殖户6000余个,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人均增收6500元, 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6%,养殖户平均收益超过6万元,其生态养殖园区内的667平方米平均利润超4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和集散基地,呈现出“买全国、卖全球”的可占局面,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90%以上,全镇泥鳅产业总收入突破3亿元。泥鳅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泥鳅养殖:泥鳅疾病防治

泥鳅养殖的七大瓶颈

泥鳅养殖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众多的养殖户投身其中。但不少养鳅人却并没有从中获得期望的回报。究其原因, 主要是对发展泥鳅养殖不熟悉,没有突破这个新兴产业的六大瓶颈:

1、规模化的亲本培育技术

亲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商品泥鳅的品质和产量,亲本的培育是发展泥鳅养殖最重要也是最前端的一个环节。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炒种公司”,他们在一些媒体上发布公告,宣称研发出了泥鳅“新品种”, 将从集贸市场上收购上来的野生泥鳅当作“种泥鳅”高价卖给养殖户,这种质量低劣的种苗肯定会造成引种户未养先亏。实际上,我国目前尚无一个农业部审定、命名的泥鳅品种。

2、工厂化的泥鳅苗种繁育技术

苗种繁育是目前泥鳅养殖的最大瓶颈,是关乎养殖成败的最关键环节,是降低生产成本最直接的因素。不掌握苗种繁育技术,就谈不上“人工养殖”。泥鳅苗种的繁育技术不是特别复杂,现在有些科研机构还实现了催产孵化一体化,将催产、孵化同步完成。

3、规范化养殖技术

我们在提倡规模化养殖的同时, 更提倡规范化养殖。规范化养殖是科学养殖的体现,是实现项目持续发展的前提。规范化养殖要体现在泥鳅养殖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每个细节。

4、成熟的养殖模式

目前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主要包括泥鳅池精养模式、网箱养殖模式、稻田套养模式、混养模式、水泥池养殖模式等。不同的养殖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养殖效益。但现在被宣传得最多的是一种“暂养模式”(屯养模式),也就是在野生泥鳅大量上市价格较低的时候购进,集中暂养在池塘中,在春节前后价高时售出,从而赚取季节差价。这种模式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存在诸多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因素,不属严格意义上的人工养殖,不应提倡。

5、配合饲料制作

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饲料投入是最大的生产成本。要实现当年上市或5 个月内上市,就必须采用泥鳅专用饲料投喂。因此,良好的饲料系数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一般而言, 饲料系数越低, 成本越低, 效益越高。泥鳅饲料的饲料系数应低于1.5,也就是说,出产1 吨泥鳅,所需饲料应少于1.5 吨。

6、科学投喂

在生产中,养殖户在投喂量上不好掌握, 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不加控制地、不限量投喂,这种方式在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也易导致水体污染, 泥鳅不见得就长得快,反而更易患病,得不偿失。另一个与之相反的是被不科学的宣传所误导,曲解了野生状态下泥鳅“食性杂”的特征,迷信甚至完全依赖天然饵料,不进行饲料投喂或仅少量投喂。泥鳅吃不饱,必然生长缓慢, 甚至一两年都达不到上市规格,当然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要获取高效益,缩短养殖周期必不可少,就必须在兼顾商品泥鳅品质的同时,添加人工饲料。任何摒弃人工饲料的说法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7、疾病控制技术

疾控技术是关乎养殖成败的关键。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泥鳅在其各个生长周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疾患,必须具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这七大瓶颈,是发展泥鳅养殖的几大障碍, 实际上都属于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养殖户须有所突破,才能确保养殖成功。准备从事泥鳅养殖之前,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以免被不负责任者忽悠。

上一篇野生泥鳅的捕捞技术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