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貂的品种特征:
紫貂(图6—12)形似中等大小的家猫,体躯细长,但比水貂粗犷,后肢长于前肢。头部较扁似猫形,面部狭长,吻端较圆钝,耳大、呈三角形,耳缘后下
方成双层,形成附耳。尾毛蓬松呈扫帚状,尾长为体长的1/3左右。脚具五趾,有肉垫,摭行性,爪尖锐而弯曲,有伸缩性,冬天趾垫上长硬毛,以便在雪地行走。
据报道,我国的紫貂共分为4个亚种,即阿尔泰亚种、大兴安岭亚种、小兴安岭亚种以及长白山亚种。
阿尔泰亚种:体形较大,头骨亦大,体长公貂为42~49cm,平均为46.8cm。母貂体长为38~44.5cm,平均为40.9cm。冬天毛被黑褐色,头部较淡,喉斑不明显,呈淡灰色;夏天被毛黄褐色,喉斑呈淡棕色。
大兴安亚种:个体中等大小,冬天毛被色深,黑褐色,毛光亮而灵活,针毛高直,白针毛疏稀均匀,称为“黑里藏针”。喉斑不明显,略呈灰棕色,个别个体也间有橙黄色斑点。
小兴安岭亚种:个体略大,体形细长。冬天毛被深灰褐色。喉斑一般不明显,或呈棕褐色,有时也有淡黄色小斑。体形细长,体长最大的为45.6cm。
长白山亚种:体型较短小,公貂体长32~42cm,母貂体长32~40cm。背毛色淡,呈淡褐色,毛针较短,绒毛浅褐色,毛端淡黄色,吹开毛被,见有“黄眼圈”的特点。喉斑大而明显,呈橙黄色或杏黄色,有时继续向后延伸至胸腹部。
紫貂的繁殖技术:
(1)生殖特点
笼养紫貂性成熟较野生紫貂晚,母貂多数在27个月达到性成熟,有的更长一些,39个月以后性成熟。野生紫貂在每年2—3月份发情。主要表现为公母貂相结伴。公貂睾丸体积稍增大,性活动逐渐增强,追逐并接近母貂。母貂愿意与公貂相伴,但公母貂并不交配。妊娠期为256.7天左右。紫貂平均产仔数1一5只,大多数为2—3只,最高可达10只。
(2)繁殖技术
1)发情鉴定和交配行为:公貂睾丸从冬至开始发育,春分后加快发育,到6月中旬直径可达9mm,重量3g左右,具有弹性,有成熟精子产生。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声,并有趋向异性的特征,说明公貂已进入发情期。
母貂除有发情行为表现外,主要是外阴部变化明显。发情期阴门开张,肿胀,增大,长圆形,色微红,有分泌物。发情持续期阴门高度肿胀,外翻,长圆形或椭圆形,有皱褶,急剧增大,色红或粉红,有黏液性分泌物。发情后期阴门逐渐萎缩,有皱褶,黏膜千涩,分泌物干涸或消失,色变灰白。静止期阴门紧闭,长2—3mm,色黑,细缝状,五分泌物。根据发情时的行为及外阴部变化,来判断发情,因此掌握发情鉴定是放对配种的基础,特别是初情貂必须等到发情持续期,才能试情放对,小母貂外阴部变化,必须由圆形变成长圆形时,才能放对交配。
紫貂择偶性很强,一对公母貂配偶一旦形成,情感较深,有时甚至几年不忘。放对前1一2天,将发情初期的母貂放在相邻的公貂附近,通过异性刺激有助于人为组成和谐的配偶,来提高受配率。为完成配种任务,初次交配的公貂均应进行精液晶质检查,确定公貂精液晶质,检查确认精液品质较好的公貂,在以后的交配中,可以不检查或抽查即可。
2)妊娠
紫貂妊娠期可分为3个阶段,受精卵经分裂至桑葚期至囊胚期大约需3—5天,为经常期;以后囊胚在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时间长达220—250天,称为滞育期;翌年2—3月间胚胎植入至胎儿出生需30一35天,称为胎儿发育期。影响妊娠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滞育期的长短,而滞育期长短与交配时间结束早晚有关。交配结束越早妊娠期越长,反之交配结束越晚妊娠期越短。
3)产仔
一般笼养后代产仔集中于3月下旬至4下月旬;野生驯养的紫貂集中于4月下旬;野生怀胎的母貂集中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母貂产仔前临产表现主要是食欲不正常,大部分拒食一顿,也有个别废食几顿者。变懒、不安、有叼草的行为。产仔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个别在白天。产仔成活率达90%以上。笼养紫貂窝产仔为1一5只,一般多为2—3只。紫貂仔兽的成活率一般都较高,很少死亡,主要原因是产仔少、母性强,但个别母貂因不太适应笼养环境www.cyoNe.com.cn/,运动不足,光照太少,也因乳汁不足,弱胎或无奶等原因,而造成仔貂死亡。为此要加强仔貂的护理,首先对产仔后的母貂及时检查,若发现泌乳差时,要采取措施,进行催乳,同时将仔貂让产乳力强的母貂代养,也可进行人工哺喂。
4)提高紫貂繁殖力的措施
提高驯化程度:驯化程度与繁殖力有密切关系。笼养的野生紫貂随驯化年度和驯化程度的增加繁殖力逐渐提高。增加紫外线辅助照射: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试验(1982—1984年)结果显示:利用紫外线灯从冬至开始或春分开始直到配种前进行照射(开始照射时间是5—10min,逐渐增加到30—40min),使初情貂的发情率和受配率分别提高17.3%和15.8%。这说明增加紫外线照射町提高紫貂的繁殖力。应用激素:据试验应用丘脑下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1RH)可以提高紫貂繁殖力,效果良好。如利用“1RH'’用于母貂受配后和胚胎植入时期前后相继注射时,可使54%连续接受交配不产仔或不能连续产仔的母貂恢复正常产仔。采取远缘选配的措施:远缘选配可以避免近亲繁殖,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和繁殖力。据试验,利用阿尔泰紫貂和长白山紫貂进行亚种间杂交,除改善长白山紫貂毛皮品质外,其杂交后代繁殖力比长白山群繁育的后代明显提高。加强饲养管理:如在准备配种期对个别过肥或过瘦貂进行调整饲养,增加催情饲料(脑、肝、麦芽、维生素E等),加强异性刺激等,均可显著提高紫貂的繁殖力。
(3)紫貂养殖育种技术
1)紫貂养殖选种选配
幼貂:在品质鉴定前(9月下旬),详细观察幼貂,根据系谱、生长发育情况选择优良后裔。品质鉴定后,根据毛色、毛绒品质、体型进行选择。当然也要考虑绒毛颜色、白毛和喉斑等。种用幼貂在基础育种群的后代中选取,有时也可在大群中选择。种用公貂要求,应尽量保留不低于二级优良标准无喉斑的个体。种用母貂毛被颜色不低于二级标准。选择当年生幼貂作种用的数量要比计划留种数多5%一8%,最后精选各方面表现良好的1.5岁幼貂作种用。
选配原则:一般原则是优良的公貂和优良的母貂选配,特别要注意优良幼年母貂(1龄的)的选配效果。一旦初次配对成功,很容易在以后的配种时固定下来。选配的公母配比为1:3.05,个别可达到1:5—7。一只幼龄公貂(2岁龄)可固定配对3只优良母貂。
2)基础群的编制
紫貂基础群配备与其他毛皮兽不同,因为紫貂夏季配种,翌年春天产仔,产仔后对那些没有繁殖力的紫貂要进行淘汰,秋末到初冬取皮。
基础群选择工作应在6月5日前进行,以免影响.6月底开始配种。选种要保留70%以上的成年貂,仅选择30%的后备母貂,并配备适当比例的公貂。基础群年龄不超过)2岁。
淘汰母貂主要包括:
①4岁以上两年连续不产仔者。
②吃仔貂、难产、流产、无乳,两年产仔不活者。
③产仔少,在3—4年间每年仅产1一2只仔貂者。
④10岁以后繁殖力降到1—2只仔貂者。
⑤交配期晚(7月20日以后)繁殖不正常者。
⑥2岁尚未交配者。
淘汰公貂主要包括:
①2年9个月列人基础群4岁龄公貂,但1一2年没有交配者。
②连续2年所配的母貂全部空怀者。
③由它所配母貂都产仔少(1—2只仔貂)或者它可配母貂在2—3年间均难产者。
④交配能力低的幼龄公貂,年龄不到5岁的公貂。
根据上述条件,除在配种前对基础群进行淘汰外,秋天经过品质鉴定之后,结合妊娠诊断,还要对产仔质量差的公母貂进行再次淘汰。此外,对后备幼貂(18—20月龄),经过2年品质鉴定,毛色太差或毛皮有缺陷者也应淘汰。基础群应具备下列特点:后代品质好,毛绒优质,遗传稳定,毛色深,具有正常的繁殖力。后备幼貂应在1月1日当幼貂达到2年8个月时进入基础群。每年都要从基础群中淘汰15%的母貂和10%的公貂。基础群母貂正常年龄组成比例如下:2岁龄占10%一15%;3—8岁占75%一80%;9一10岁占5%一8%;10岁以上老母貂为1%一2%。
(三)紫貂养殖技术
1.紫貂养殖时期的划分
根据紫貂生物学时期划分如下:
(1)公貂:准备配种时期:3—5月份。配种期:6—8月份。静止期:9月份开始到翌年2月份结束。
(2)母貂:准备配种期、妊娠、产仔及哺乳:3—5月份。配种期:6—8月份。妊娠持续或静止期:9月份开始到翌年2月份结束。
2.紫貂养殖的营养需要
(1)代谢能的需要
成年母貂在非妊娠期的代谢能需要每只每天需要量为:447—531KJ/kg。紫貂代谢能在12月份需要量最少,而在7—8月份需要量最高。幼貂每只每天的能量需要量为1275—1630kJ/kg。每年5—6月龄需要少,而4—5月龄需要的较多。
(2)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在紫貂日粮中,每418幻代谢能中含有·8一10g可消化蛋白质是最适宜的。紫貂对蛋白质的需要取决于它的全价性,日粮中其他营养物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以及其年龄和生理状态。母貂妊娠、哺乳和幼兽生长期,对蛋白质需要量大。脂肪是能量的主要来源,随着饲料脂肪量的提高,混合饲料容积缩小而能量增加。幼龄兽在快速生长期(4—5月龄)应提高脂肪标准,每418kJ代谢能需脂肪4.5—5.0g,成年兽在冬季严寒时也要求提高脂肪标准,每418kJ代谢能需脂肪41碳水化合物是毛皮兽的廉价能源。产生418kJ热能比肉鱼饲料价格便宜5一10倍。但紫貂对碳水化合物需要很有限,仅占日粮热量的20%一30%。紫貂对植物性粗纤维消化能力极差,但少量粗纤维对紫貂也是必须的,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