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鳅鱼类性情温顺,主要食物以腐烂的鱼和水草和藻类还有小型的水虫为食,那么泥鳅可以和金鱼一起养吗?
一,泥鳅可以和金鱼一起养吗
不行,因为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捕食浮游生物,较小的水生虫类。它的生存环境多与浅层淤泥为主。浑浊的淤泥环境最适合它生存。而金鱼喜欢洁净的清水环境,浑浊水环境会显的懒散并容易滋生寄生虫。加上泥鳅身上要分泌一种粘性物质,更是细菌等容易滋生,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泥鳅能坏水的原因。生存环境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根本不适合一起养的。
二,鱼类选择
泥鳅池同样可以进行混养,关键问题是要注意混养鱼类的食性不要同泥鳅的食性相同。如:一般农村都比较喜欢养鲤鱼和鲫鱼,但这两种鱼却不能与泥鳅混养,因为他们和泥鳅一样都是底层鱼类,又都是杂食性,混养在一起必然双方都长不好。与泥鳅混养的鱼类最好选择草、鳊、鲢、鳙鱼类。这4种鱼是中上层鱼类,草、鳊鱼吃草,而鲢、鳙鱼吃浮游生物,食性均和泥鳅没有多大的矛盾;而草、鳊鱼吃剩下的植物碎片还可作泥鳅的饵料,可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搭配比例
泥鳅与鱼类混养的搭配比例要科学,草、鳊和鲢、鳙鱼搭配的比例不能太大, 一般只能占放养总数的20%。另外,由于成鳅池子水位较浅,这几种鱼不能放养成鱼,只能放养鱼养。
四,饲养管理
鱼类是白天摄食,泥鳅却在夜间摄食,所以,在投饲时,应先喂鱼,后喂泥鳅,避免鱼、鳅争食。养鳅池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池,特别在夏、秋两季要注意池内鱼类浮头。要定期加注新水,以保证水质清新爽活,提高池鱼成活率。饲养金鱼和泥鳅的时候,需要好好的注意。
五、养一亩泥鳅的成本
泥鳅的养殖投入主要是苗种和饲料,新手养殖泥鳅大多会选择寸苗(3~5厘米规格的泥鳅苗),目前养泥鳅寸苗一亩田需要约3500元投入。饲料主要选择蛋白含量在36%以上浮性鱼饲料,根据现在的养殖水平养殖一斤泥鳅的饲料成本是4.8元,泥鳅的亩产量一般在2000斤以上,饲料成本需要9600元。正常防疫消毒及调水用品约需500元,水电维护等约需500元。养一亩泥鳅的总共成本投入约为14100元。
六、养一亩泥鳅的收入
泥鳅一般亩产2000斤以上,按2000斤计算,市场价格以目前的批发均价11元算,可收入22000元。扣除养殖总成本,一亩泥鳅可以赚7900元。泥鳅寸苗的养殖周期约100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可以养殖两季,因此养一亩泥鳅一年能赚15800元。同时,随着养殖户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现在自繁自养或购买水花苗养殖的也越来越多,养殖泥鳅水花苗投入将会更少,养殖效益将会更高。
七,怎样养泥鳅?
1、高产精养模式
高产精养池是专门从事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标准化鱼塘,一般面积2-5亩一个池,长方形,水深可保持0.5-1.5米深,路面整齐,坡度一致。池塘内水面要培育1/4的水草,定时、定量、定点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模式。
2、泥虾混养模式
泥虾混养模式,从事龙虾养殖池塘、南美对虾池塘、河蟹池塘内都可以套养泥鳅,每亩投放5-8公分幼苗200市斤,亩产可达1500市斤左右。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水面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率,同时泥鳅对虾池可调优水质,补充氧气;虾便也是泥鳅一种很好的饲料,充分利用,真正做到采用生态农业养殖,综合利用高效农业途径,这种模式是今后养殖业上的发展模式。
3、泥鱼混养模式
鱼塘套养泥鳅,每亩投放6-8公分幼苗200市斤,每亩可达1500市斤。泥鱼混养对鱼类有选择性,只能选择四大家鱼类混养,其它鱼类则不能混养,特别是墨鱼、财鱼等食肉性鱼类。这种模式在投放鱼苗和泥鳅苗时的比例要适当,做到互相补充,起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4、稻田套养模式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柔软,腐殖丰富的田块,面积可大可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连片田区,以便管理。种植水稻品种应是矮杆,抗耐肥力强,抗病力强的品种。作为套养地,沿田埂四周或对角线开挖鱼沟,沟深0.3-0.5米,沟宽1.0-1.3米,在进水口或稻田四个角开挖鱼溜,宽2.5米,长5-6米,鱼溜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角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为宜。每亩投5-8公分幼苗150-180市斤,每亩单产可达900-1200市斤。稻田套养主要控制水位,一般田面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夏天高温季节应尽快加深稻田水位,以防水温过高烫死泥鳅。
八,泥鳅常见品种有哪些
1、真泥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3、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观赏用泥鳅,体态和一般泥鳅一样,只是颜色更为艳丽,适合用于家庭饲养及观赏。
4、台湾泥鳅
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体近圆筒形,头较短,与大鳞副泥鳅外形相似,养殖周期为4-5个月,个体较大,常年个体一般体长15厘米,体重20-40克;较大个体体重250克左右。由于其养殖周期短,大多数地区把握好时间一年可以出两季成品,所以目前很多养殖户都选择该品种开展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