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这活苦脏累,喂料、清粪、防病防疫,一点都马虎不得。普通农户用传统方法养猪,一对夫妻不雇工,一年出栏1000—2000头猪,就已忙得不可开交。可在我省应用物联网实行智能化养殖的示范企业——常州市枫华牧业有限公司,平均一个员工年养殖出栏1万头猪却很轻松。这是怎么做到的?10月26日,记者慕名前往一探究竟。
在武进区嘉泽镇的枫华牧业有限公司,通过监控视频大屏幕,记者看到,猪场内只有一群群猪,看不到人影,换了几个镜头才发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员工在观察记录什么。枫华牧业总经理助理吕向阳介绍说,公司从美国全套引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应用智能传感网、RFID 识别、ZigBee 无线通信和动物生理参数监测等核心技术,包括母猪大群智能饲喂系统、母猪发情自动监测鉴别系统、全自动种猪测定系统及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使生产和管理的很多方面实现自动化。
养殖母猪比商品猪难度要大得多,母猪大群智能饲喂系统是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技术。吕向阳介绍,经过训练的母猪从围栏通道里排队走到饲喂站吃食,这时,感应系统会自动扫描每头猪的耳标,读取信息后,根据每头猪的不同状况配制好不同配方和重量的饲料并自动投放,每次只投放50克,吃完再投,防止浪费,想多吃也吃不到。一头猪吃完后离开,轮到排在后面的下一头猪吃料。如果某一头猪没吃完设定好的量就离开,感应系统发现这一不正常情况,就会开启一个特殊通道让这头猪通过并打上标记,员工看到后会根据标记提示,判断其是否生病、待产或其它情况,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引进这个智能系统之前,母猪的状况只能依靠人工观察。一大群母猪来回走动,要观察判断并区分开来很难做到,母猪只能被放在隔离栏内单独饲养,但这样一来母猪没有活动空间,不利于健康生长。
母猪发情自动监测鉴别系统同样神奇。母猪栏舍边有个地方靠近公猪围栏,进入发情期的母猪会去嗅拱、转悠,上面的感应器会自动记录母猪到这个位置的次数和逗留时间的长短,判断这头母猪是否发情,并把它的耳标发送到饲养员的手机APP上,据此安排与公猪配种。原来,母猪是否发情,只能由有经验的饲养员来观察判断,容易出错。一旦错过母猪发情期,要等20天才进入下一次发情期,白白吃掉20天的饲料,不但增加400元的饲料成本,还降低母猪产仔频率,而这是决定养猪场效益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普通农户养的母猪年均产仔2—2.1胎次,而用上这个智能系统,公司的母猪年均产仔2.3胎次。
母猪生下的猪崽,全自动种猪测定系统会对其每天吃料、增重数据进行测定、记录、分析,从中挑选出体质好、长得快的用作种猪,剩下的作为普通苗猪或商品肉猪饲养。
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和自动清粪系统则具有自动调节控制温度、湿度、自动除臭、自动清理粪便等功能,体现公司遵守动物福利理念,使猪始终处于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少生病、长得快。
枫华牧业公司现有养殖场是在老场基础上新建的,2012年新场建成运行。养殖场生产部负责人王云松是个老员工,对智能养猪的好处体会很深。他说,以前养猪又脏又累,现在除了打针,所有的工作都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一线员工完全没有体力活,做的都是管理工作,主要是观察各种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整个猪群生长也不用操心,只需对系统监测发现的吃食不正常、生病、发情母猪等特殊个体进行处理。
智能化养猪最大的好处是节省大量人工,降低用工成本。公司原来的养殖场,平均每出栏1万头商品猪需要一线员工16人,现在只要1个人。养殖基地现有存栏母猪4000头,年出栏种猪、苗猪、商品肉猪共9万头,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数百万元用工成本。此外,智能化系统的运用,每年降低生产资料成本80多万元,同时母猪大群智能化饲养可减少疫病的发生,提高母猪产仔率和生猪成活率,全年综合可增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枫华牧业公司董事长黄小国说,用工难用工贵是养猪行业的一大难题,现在开出5000元工资、交养老保险的待遇,都难招到人。引进智能化系统的新场建成投运几年,各种设备逐步实现本土化,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达到国内领先并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一个员工年养殖出栏1万头商品猪,其实并不神奇,按公司现有管理水平,其实不需要这么多一线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有潜力。
省农委畜牧业处处长宋晓春介绍说,枫华牧业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我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标兵。他们通过应用物联网发展智能化养猪,节省大量人工成本,通过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监测发情生病等,实现精准管理,提高产仔率,猪生病少、长得快。智能养猪把员工从脏苦累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解决用工难,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畜牧业发展的方向,这种做法值得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