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是猛禽中的一种,在我国也是很有趣的野生鸟类。它在人们面前呈现的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形象:一种是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具有尖牙利爪的“坏鸟”,常常充当小人书或动画作品中的反面角色。就连一些成语,也都用鹰来形容某些凶狠的动作或眼神。如:“鹰瞵鹗视”,形容用凶狠的目光盯视;“鹰鼻鹞眼”,描写奸诈凶狠的相貌等等。而另一种形象,则带有强烈的英雄情结。特别是鹰的骁勇顽强,已成为一种英雄符号、一种图腾信仰。甚至,铸就了一种文化,成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这些猛禽大都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高山的环境里,筑巢于悬崖峭壁的缝隙中。它们盘旋飞翔在高空,眼睛紧盯着大地,一旦发现猎物,便会以闪电般的速度俯冲而下,将利爪刺入猎物皮肉,撕裂而食。这些食肉类群,它们都有矫健的体态,凶猛的性格;有向下弯曲,十分锐利的钩形嘴,也有遒劲的足和锋利的爪;翅膀强大有力,目光犀利而透着寒光,构成了它们的共同点。因此,被人称为“空中杀手”、“草原清道夫”,是大自然的保护者。
人们在羡慕鹰那翱翔天空的矫健与舒展的同时,也会惊叹它的速度和力量,勇猛与孤傲。所以,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吟诗咏词,以鹰自喻,抒发情怀。有“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之称的陈维崧,就在他的一首咏鹰词中写道:“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这首咏物抒怀之作,虽然没有一句是对鹰的正面描写,却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鹰的存在。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这振聋发聩的发问,写的豪迈而悲愤。词人用鹰矫捷的“身手”与轩举的“猛气”,来表达内心的愤懑不平,也抒发了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生理想。正因为,人世间有太多的闲狐走兔,奸佞小人,使虽已年迈的词人,依然希望自己能像鹰搏击猎物那样,去惩奸除弊,建功立业。然而,在这样落寞的时候,又有谁能欣赏自己呢?这声叹息,抒发了词人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可谓慷慨悲壮!
作为人类的朋友,有些猛禽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所驯服。人们驯鹰养鹰,用鹰来捕捉猎物,彼此和谐相处。而鹰那骁勇的性情,矫健的身姿,已成为一种勇猛的象征。故一些少数民族,将它们视为自己的保护神而顶礼膜拜,并当成自己民族的图腾,雕刻在古代岩画上。像印度尼西亚、阿尔巴尼亚、墨西哥、美国、德国、波兰等国家,还用它们代表自己国家的精神。有的被选为国鸟,有的还将其形象,绘入本国的国徽上。如美国的国徽,就有一只展开双翼的白头海雕(国鸟),雄踞中央;而墨西哥的国徽上,则画有一只叼着蛇的鹰,停栖在仙人掌上,显得威风凛凛。
然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长期砍伐造成原始森林的消失、过度放牧、荒漠化,造成了猛禽栖息地的丧失;特别是草原上大量地使用农药进行灭鼠灭蝗,直接造成了猛禽食物链的中断,这都致使许多猛禽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我们国家,已将猛禽中所有的种类,全部都列为了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加以严格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