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村变化大,杏蛋高出鸡蛋价。一旦穿上‘嫁衣裳’,天南海北闯市场。”今年80岁的李富老汉的一段数来宝,道出了阳高县杏农的喜悦心情。7月6日,慕名而来的北京果商王先生说:“阳高的杏个大肉厚味甜,且杏核也好吃,在北京销路特别好,每公斤卖到了12块钱!”
近年来,阳高县充分发挥种植杏树的传统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种杏作为帮助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引进100多个优良杏种,使杏树面积扩大到7.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4万亩。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杏树种植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阳高杏没有自己的商标而进不了大城市的超市,杏价低廉,杏农贫困。
为了让知名农产品能够销得出、卖好价,闯出名气,阳高县工商局把品牌富农作为今年扶农的首要任务。他们以本县种杏大王、全国劳动模范李平的名字命名,申请注册了“李平大杏”商标,并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了注册商标这件“嫁衣”,黄杏身价眼瞧着涨了起来。原来每公斤1元钱都卖不出的杏,今年没等熟透,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果商就前来订货,你争我抢,杏的批发价涨到了每公斤10多元钱。台湾一旅游观光团从网上了解了“李平大杏”后,游完大同云冈石窟,绕道阳高,每人从该县燕窝村买走5箱“李平大杏”。据了解,今年该县可累计销售各种杏2000余万公斤,杏产品10余万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杏农户均可增加收入3000余元。
杏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