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食品生产集聚区治理提升,是河北省政府食药安全诚信河北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
地处燕山南麓的兴隆县,具有发展山楂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一束束红彤彤的山楂,成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果”。然而,兴隆山楂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这里的山楂树一度成为果农的“伤心树”。
从2004年至2015年,兴隆县对山楂蜜饯产业开展了三次治理提升工作,尤其是食品生产集聚区治理提升,更是让兴隆山楂增强了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了集团化发展步伐。
协调联动、属地管理,食品安全成为“一票否决”指标
兴隆是果品大县,各类果树种植面积90.7万亩,果品产量达49.2万吨,其中山楂产量20.9万吨,是全国著名的“山楂之乡”。
自省食药监局开展全省食品生产集聚区治理提升工作以来,兴隆县坚持把做好该项工作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成立了食品生产集聚区治理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相关文件。2014年7月,县政府拨付120万元作为生产集聚区治理专项资金。
在此次治理提升工作中,兴隆县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期落实,各乡镇政府、部门按职责时限完成工作任务。由各乡镇政府负责企业外部环境治理,兴隆镇政府负责治理提升重点北区工业园区的道路维修、园区厂房外墙美化等工作。县食药监局负责企业内部管理治理,县城管局负责北区工业园区绿化美化。县住建局负责园区集中供热地下管道地面封盖加固工作。县监察局、督考办负责随时督导检查。
今年3月9日,兴隆县政府与各乡镇、部门和重点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政府与本辖区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20个乡镇均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办公室,290个行政村的村委会主任均为协管员,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全部配备了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真正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格局,由下而上逐级定期汇报治理提升工作动态。
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对乡镇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一票否决”指标,在全县综合考核中所占分值为5%。其中,治理提升工作在全县综合考核中占2分。
2014年6月底前,按照相关要求,该县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人员、设备、物料、制度、环境卫生管理等五个方面彻底治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彻底治理、全面提升。
扶优扶强、典型引路,打造兴隆蜜饯品牌
在加强安全监管前提下,兴隆树立治理提升工作完成好的兴隆镇、六道河镇、雾灵山乡为典型,同时加大对名优企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精干技术力量上门培训指导,扶持企业尽快达到提升标准。
县政府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研制成功一种果丹皮自动生产设备。该设备实现了洗果、预煮、破碎、糖煮、打浆、搅拌、刮片等除烘烤、包装以外的全过程封闭连续自动生产。并创新了先破碎后糖煮新工艺,使果实细胞脱水率大大提高,减少了产品变质和流糖现象的发生,保障了食品安全。
同时,该县制定出台山楂制品集团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组建了承德澳天山楂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并将澳天食品集团和承德三兴食品公司作为帮扶重点,提供土地200亩,扶持企业搬迁扩能,打造兴隆蜜饯生产品牌。
兴隆县还整合设立了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该中心作为河北省山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拥有检验仪器设备60台(套),检验技术人员8人,能够完成山楂及制品的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委托检验等工作。
兴隆县历来重视发展山楂产业。该县为北区工业园区配套建设统一供水、供电、排水设施,还投入巨资为北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为全县蜜饯企业供应麦芽糖,解决了环境污染、原料麦芽糖质量安全保障问题。
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师振军说,兴隆的集聚区在区位、交通、企业基础、产品结构、生产条件、加工规模等方面并不占优势,但经过治理提升,一些企业逐步由小规模向加工现代化迈进,整个生产集聚区内的企业卫生条件、管理水平、产品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山楂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