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一茬大棚橘子熟了。日前,记者走进涌泉柑橘信息化示范基地的智能温室大棚,看到挂满枝头的饱满柑橘,在凉爽的玻璃大棚里,吃到了今年的第一只早熟宫川。住在智能控温、控湿、控光的玻璃大棚里99棵橘树,成为今年第一批成熟的涌泉蜜橘,比以往的“特早熟”还要早3个多月。100元一公斤的价格,已被早早抢购一空。
38摄氏度的高温里,记者走进涌泉柑橘示范基地的玻璃大棚,顿觉一股清凉。和大棚外看到结满小青果的橘树不同,这里的橘树已硕果累累,尽管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橙黄色,但是果子顶上已透着黄。剥开橘皮,立马闻到一股蜜橘的清香,口感甜中带酸,是我们所熟悉的涌泉蜜橘的味道。
“这几天连续的高温天,我们大棚里的温度下不来,否则会更熟更甜一些。”冯贻法遗憾地对记者说。尽管已经用智能大棚实现了控温、控湿、控光,但在果子成熟的最关键时期,连续的高温还是让果子把完全成熟的时间,再往后推了一段时间。
橘果在什么样的温度里成熟最为适宜呢?市林特局特产技术总站副站长金国强告诉记者,白天的话控制在30摄氏度以下,晚上要降到15摄氏度为最佳。据介绍,大棚橘树就是模拟橘子自然生长、开花、结果时的环境,控温是关键,湿度、光照之类因素的也是缺一不可的。
记者在玻璃大棚外看到,一面墙上有6个巨大的风扇日夜在运转,头顶还悬着几个大空调。大棚的顶分为两层,最外面一层灰色的顶用于调控光照,在下层玻璃顶上,还有洒水装置在不断喷洒,用于降温。在金国强的提醒下,记者还发现一面奇特的咖啡色的滴水墙。细看这面墙是用特殊材质做成,表面呈蜂窝状,和外界可以空气流通。墙上不断有水珠流下来,这其实是保证棚内湿度和有效降温的“秘密武器”。“这面墙和风扇墙是相对的,那边风扇运转,把棚内的空气抽出去,与此同时,外面的新鲜空气经由这面‘水墙’进来,不仅温度降了下来,还给大棚带来了水气。”金国强说。在这些装置的一并努力下,室内温度一直比室外低很多,在艳阳高照的正午,记者看到棚内的温度计上赫然是30.5摄氏度。
智能温室大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橘子住在这个玻璃屋里,享受着人工模拟的生长气候环境,获得了精心的照顾,不仅反季节自然健康生长,还提高了果品的质量。除了在温度和湿度的智能化控制外,合作社还配备了柴油热风机、 滴灌还有微喷等设施, 整个大棚投资近 80万元。这么大的投资,是否有推广的市场潜力?对于这个问题,冯贻法却并不担心,他说:“物以稀为贵,7月份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橘子断档的季节,我们的橘子就在这个‘天下无橘’的时候重磅推出的,在价格上就是普通橘子的好几倍,效益自然也比较好。”不过,目前涌泉大棚橘的种植还在探索阶段,有些技术也不成熟,近几年应该还不会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金国强对我市第一次试验的大棚橘大致上还是满意的,无论是开花还是结果都是比较理想,只有近期的着色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品质。虽说玻璃大棚改变了橘农“靠天吃饭”的状态,但是天气还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次的试验是我市农业信息化趋势的一个部分,我们对这个温室的研究给临海柑橘生产带来更大的促进,其中掌握的一些技术,在我们的柑橘生产上,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我们的技术进一步成熟,把成本有效地控制住,那么少面积的推广,可以推动涌泉蜜橘的精品化发展。” 金国强说。
橘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