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东铁涌,土豆早已是农民眼中的“金蛋蛋”。铁涌农民不仅已经把铁涌仅有的2.4万亩水田满负荷种上冬种土豆,还走出铁涌到外地租地种。
铁涌镇农办主任林汉其介绍,该镇改变了过去纯水稻的单一生产结构,在秋季水稻收成后继续冬种土豆。不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使当地农民增收并盖起了一栋栋“土豆楼”。
打工者回家种土豆
当惠州海洋行采访团进入铁涌时,看见村道上晒着一层金灿灿的稻谷。这是当地早稻收成的季节,收完这一季,铁涌的农民又要抓紧播撒晚稻。不然晚稻种晚了,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第三造”的收成。这第三造不是水稻,而是冬种土豆。这就是铁涌与其他“鱼米之乡”不同之处,铁涌村民在晚稻收成后,仍要继续耕种,即在晚稻后和下一年早稻开始前的空档期——— 冬季种植土豆。
行走在铁涌的乡村,根本看不到在很多乡镇看到过的抛荒现象。“土地要持续耕作才有肥力,土壤结构才不会有大的变化。”林汉其说,早在10多年前,铁涌也有抛荒现象,不少人外出打工把田地荒弃了。后来看到冬种土豆的效益后,纷纷陆续恢复耕作,“虽然土豆是冬季种,同时也把原来丢弃的两造水稻也捡回来了”。现在,铁涌的耕地形成了变双季稻为“稻-稻-薯”的结构。
“我们铁涌有耕地面积2.9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不过,我们2014年冬种土豆达2.5万亩。”林汉其说,铁涌人冬种土豆不仅把仅有的水田利用了起来,还挖掘了符合条件的0.1万亩旱田冬种土豆。
经济效益高出水稻7倍
“从去年的市场行情看,农户种植1亩土豆,短短100天内纯收入一般可达到5000多元,高的甚至可达上万元。”林汉其说,铁涌冬种土豆一般每年10月底到12月底播种,次年1至4月上市,正值鲜土豆上市淡季,产品供不应求,去年售价达到3.2元/公斤左右,创造了反季节的高效益,大幅度提高了农户收入。“按照去年的平均亩产5200斤,除去成本至少能赚四五千元,有些亩产上万斤的,能赚上万元。”
据铁涌镇提供的资料,2014年土豆亩产值达到8000元,效益高出水稻7倍。许多农民尝到甜头后,变过去“要我种”为现在的“我要种”、“种更多”,冬种抓钱的意识已深入民心。
“充分利用冬闲农田,增加土豆种植面积,增加了粮食总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有力地推动我镇土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林汉其说,通过连续几年的发展壮大,该镇农村建起了一栋栋崭新的楼房,被当地群众称为“土豆楼”。
盯准全球土豆上市淡季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铁涌的冬种土豆就开始出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土豆种植业的兴起。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香港采购商进一步加大了对平海半岛土豆的采购量,铁涌土豆也趁着这个机遇分得一杯羹。
铁涌距盐田港不足100公里,出口便利,一些企业和个人开始独立或借助中间商做出口。九华公司更是申请通过了土豆出口原产地标记认证及土豆出口资格,享受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经数年摸索后,九华公司董事长胡成来等出口大户们还摸索出土豆的销售路子。如根据当地人对土豆的需求,半斤以上销往香港、上海等地和泰国,三四两的出口新加坡,二三两的则出口马来西亚。
国内北方土豆通常是一年一季或一年两季,一般是春种秋收或春种夏收、夏种秋收。铁涌的冬种土豆打时间差,在晚造水稻收获后种植,来年1月底至清明节期间上市,这个时间段也是全球土豆上市淡季。虽然有一些国家可以在冬季种植土豆,如巴西、埃及等,但土豆不适合长途运输,因此东南亚国家的市场就成为铁涌冬种土豆的目标市场。
我国将启动土豆主粮化战略,推进把土豆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土豆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土豆将作为主粮消费。胡成来说,土豆主粮化对于土豆种植户来说无疑又多了内销的渠道。
新变化
外出租地种土豆
铁涌镇的农田不够用,不少铁涌人就走出去到外地租地冬种土豆。“只是短租晚稻收割后的空档期。”当地村民马容清去年就去相邻的黄埠物色种植土豆的田地。
马容清在家里共有8亩田,此前一直是只种植水稻。近些年在种植土豆尝到甜头后,去年他与4位村民合伙外出租田种植土豆。“去年租了100多亩,请了40多个工人,但亏了两三万块钱。”马容清称,去年是第一次外出租田,可惜由于对租赁田地的土质不了解,导致土豆出产后成色不好,没有卖到好价钱。
“我们很有信心,一亩土豆可以赚几千元,所以今年提前几个月就去找地了。”马容清介绍,这一两年由于当地及周边鞋厂不景气,一些在鞋厂工作的村民看见土豆收益好,都纷纷回村里种植土豆了。所以村里找不到地可租,只能外出到相邻乡镇寻找正在种植水稻的耕地。
林汉其告诉记者,现在不少铁涌人不仅在周边的吉隆、黄埠或者再远点的汕尾陆丰、海丰等地租地种植土豆,远的已经去到了粤西北的云浮甚至广西等地。“如果在周边的乡镇租地冬种土豆,种和收都要人工,承租人还会把村民拉过去做临工,即使是那些租不到地的农民,也可以打临工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