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因其质地鲜嫩,水分含量多而受到消费者们的情况,营养价值较高,种植的农户多。但是芦笋采后呼吸作用强,常温下不易储藏,易失水、黄化、老化,降低商业价值。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芦笋的三大种植模式,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普通大田种植模式
大田种植,也就是露天栽培。其优点是投资少、操作简易、便于机械化作业,缺点是气温和湿度条件不易控制,病害多发,出笋晚,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低。
北方地区雨水少、气候凉爽,芦笋生产多采用普通大田种植模式,而在南方地区夏季雨水多,气温高,露地栽培容易发生病害,因此很少采用。
二、设施栽培种植模式
目前芦笋的设施栽培种植已经较为普遍了,主要有小拱棚栽培、棚室栽培、日光温室假植促成栽培等形式。
小拱棚栽培是在早春利用塑料小拱棚增温保温,促进嫩茎提早萌发的一种栽培形式,比较适合个体农户。
三、风沙化土地种植模式
芦笋根系发达,根深可达3.5m,横向生长半径可达1.5m,根茎向水平方向膨大形成庞大的鳞茎盘,利于储藏水分,针状拟叶,蒸发作用弱,因此比较耐旱。
所以,芦笋既可以用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效益,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不过,这种种植模式目前尚在示范阶段。
以上就是芦笋的三大种植模式,目前,在国内,芦笋已经逐渐发展形成了适宜各地不同气候条件的芦笋种植模式,种植户们可以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