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是洛阳的“老市民”了,一年总要上几次晚报。春天,很多人烦它、怕它,因为它会下“毛毛雨”;夏天,很多人喜爱它,因为它能遮挡道路上的炽热的阳光;秋冬,它的美得到彰显,摄影师都喜欢请它当背景。上个月,有市民在网上发帖,呼吁相关部门关注一下九都路边的法桐,因为铁箍勒进了树皮。人们对法桐的关注,足以反映出它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洛阳到底有多少棵法桐?记者曾去市园林局绿化工程管理处问来了这些数字:该单位所辖的洛河以北城市区共有33个树种48236棵行道树,其中,19321棵法桐广泛分布于中州路、凯旋路、王城大道等主干道两侧,所占比例最大,约为总量的40%,远远超过居第二位占16%的国槐和居第三位占11%的栾树。洛龙区绿化部门统计的数字表明,在洛河以南的行道树中,法桐也是主角。
前几年晚报搞过一次“洛阳最美街道”的评选活动,中州路、西苑路、凯旋路都名列榜单,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道路两旁都立着高高的法桐。
确实,春天下“毛毛雨”的法桐非常烦人,但谁没有缺点,树也不例外。梧桐有毛,杨、柳有絮,榆树爱生虫,那些开花的树还有花粉呢。要找到一种只带来好处而不带来坏处的树,真的很难。相较而言,法桐已经是利大于弊的最佳选择了。
老洛阳人应该还记得,洛河以北的这些法桐,多栽种于20世纪50年代,见证着洛阳的城市发展。这些法桐长得快,树冠大,遮阴效果好,吸尘功能强。与全年净化空气、夏季遮蔽阳光之功相比,下“毛毛雨”的“罪过”应该可以被宽恕吧?
这些年,洛河以南发展得挺快,比如树就长得很快,夏季走在太康路上,法桐的树冠几乎能遮住整个慢车道。长得这么快,是因为它们多为速生法桐,与洛河以北的老一辈法桐相比,它们繁殖能力差,春季掉毛少,树冠也相对较小。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树是有灵气的,尤其是那些老树。60多年来,这些法桐陪着洛阳成长,在“同龄人”眼里,它们就像老街坊、老伙计;在年轻人心里,它们都是“树爷爷”了。
小雪节气已过,寒冬的势力越来越强,法桐渐渐掉落身上的叶子,慢慢地吟唱着洛阳城版“秋意浓”。谢谢,法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