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潮下带,一小部分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绝大部分为杂食性。除淡水蟹类外,交配大都在雌性蜕皮后进行,产卵时受精卵排出体外,粘附于雌体腹肢上,直至孵化。
一、扣蟹培育
在投放蟹苗的前15~20天,每亩地需要施用75公斤生石灰进行洒药消毒。待药效消失后,用80目的过滤网进水,培养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并设置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降低水位。每天投喂2~3次饵料,饲料投放应多集中在池边浅水区,同时要随时关注天气、水质、蟹苗个体生长情况,并根据需要争饵生物的数量来调整投喂量。
二、成蟹养殖
1. 池塘条件需要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通气性好,同时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要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不同地方的水深可能不同,最浅的地方深度为10厘米。池塘中还可以制造几个稍微高出水面的土墩,并且可以在池塘的岛屿上种植水生植物。此外,池塘的坡度比例通常控制在1:1.5以下。
2. 水温控制需要将新引进的河蟹与原有河蟹保持相近的温度,减少温差,河蟹苗期的温差应控制在2℃以内,成体的温差应小于5℃。蟹池中种植水草的面积要求占整个池塘面积的1/3至1/2,这样有利于控制水体的温度,防止河蟹过早成熟。同时,加注新水不能过快或过急,温差也不应超过3℃。
3. 移植水草需要注意池塘养殖河蟹的天然产量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的数量有关。在池塘养殖河蟹时,必须下大力气种植好水草,并进行移植时的消毒防害处理。
4.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5.清塘消毒一般在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厘米为宜。
6.引进苗种后,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进行浸泡(2~3分钟),然后取出静置10分钟,重复进行2~3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蟹逐渐吸水并适应水温,然后才能放入池中,以提高成活率。养殖密度控制在每亩1500只以内,规格为每公斤120~150只。
7.日常管理 池塘精养的主要依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品质、数量和种类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投饵时,要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其中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河蟹的投喂方法应做到“四看四定”,即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蟹的活动情况来确定时间和地点,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