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黑牛原称“抓地虎牛”,是独特的地方优良品种,它是经过长期选种、选配,逐渐培育而成的优良中型役肉兼用品种牛,其耐粗饲,抗病力、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渤海黑牛性情温顺,易调教,易育肥,是我国罕见的黑毛黄牛品种。下面具体来认识一下:地方良种:渤海黑牛。
产区概况
无棣县属山东省滨州市,是渤海黑牛的主要产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沿海,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具有夏热多雨,冬季长,春季多风、干燥,秋季凉爽的特点。全县年平均气温12℃左右,降水量564.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632小时,年平均地面温度14.7℃,最大冻土深度一般50厘米左右,无霜期205天左右。
无棣县境内河流众多,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和畜禽繁殖。当地经过长期自然、人工选择培育出了渤海黑牛这一优良地方品种。
品种特征
体型:渤海黑牛低身广躯,结构匀称,身形呈长方形,头呈矩形,头颈长度基本相等,渤海黑牛后躯发达,体格健壮,形似雄狮。
毛色:渤海黑牛具有五黑的特点,它的毛、蹄、角、鼻镜和舌面都是黑色的,这是渤海黑牛特有的品种特征。
角和蹄:渤海黑牛头角较小(多为龙门角),其角短、质致密,蹄呈木碗状,蹄质坚实,四肢病及蹄病极少。
生产性能:渤海黑牛公牛10~12月龄性成熟,母牛8~10月龄性成熟,母牛多在1.5岁初配,一年一胎。
利用价值
渤海黑牛肉质细嫩,育肥后的渤海黑牛肉质大理石纹明显,其色泽鲜红,肉品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总量达95.11%。渤海黑牛具有作为绿色食品、黑色食品的开发价值。
渤海黑牛虽有诸多优良特性,但也存在体重较小,个体间体尺、体重差异较大,后躯尻部发育较差,日增重较小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为提高品种质量,渤海黑牛今后的主要选育方向:保证体高、增加体长、增大胸围;改善后躯、提高体重,使渤海黑牛逐步向肉役方向发展;培育体长系、肉用系,丰富品种结构。
品种特性
渤海黑牛为中国罕见的黑毛牛品种,中国良种牛育种委员会将该牛列为中国八大名牛之一。属于黄牛科,是世界上三大黑毛黄牛品种之一,因为它全身被黑,传统上一直叫它渤海黑牛,是山东省环渤海县经过长期驯化和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渤海黑牛全身镜呈黑色,低身广躯,后躯发达,体质健壮,形似雄狮,当地称为“抓地虎”,港澳誉为“黑金刚”。渤海黑牛成年公牛、阉牛体高133厘米左右,体重460公斤左右,母牛体高一般120厘米左右,体重360公斤。渤海黑牛平均屠宰率53.13%,净肉率44.72%,胴体产肉率84.18%,胴体骨肉比1:5.09。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口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黑金刚”。
生产情况
为保障渤海黑牛的产量与质量,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渤海黑牛原产地优势,依托无棣县渤海黑牛繁育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管理模式,定时将养殖课件送到养殖户手中,并对养殖户集中培训养殖知识。公司还与养殖户达成“预付收购定金500元,提供60元的冷配费用,每公斤高出市场价8元收购。”的惠农协议,积极引导成员进行渤海黑牛繁育与育肥。2011年,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已与县内42个养牛大户和1022户社员签订渤海黑牛繁育及育肥合同,合同养殖量达1万多头,成员人均增收近2000元。
品种保护
20世纪的黄牛改良和肉牛改良,给渤海黑牛这一品种带来很大的冲击,中心产区存养量急剧下降,分布范围日渐缩小。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渤海黑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日趋淡化,再加上养殖成本的增加,农户不再从事渤海黑牛的养殖繁育工作,致使渤海黑牛濒临绝种。
为抢救性保护渤海黑牛种质资源,无棣县规划建设渤海黑牛良种繁育基地来进行渤海黑牛育种核心群的建设,由无棣华兴畜牧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2010年6月,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10月,承担着国家级渤海黑牛保种区的山东省渤海黑牛原种场迁址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养殖场内。2011年,该公司已有纯种渤海黑牛种公牛50头,母牛380头。国家级渤海黑牛保种区内的渤海黑牛保护群由该公司负责提供纯种渤海黑牛冻精进行纯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