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1、黑斑蛙体
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
2、泽蛙
外形似虎纹蛙而体形小,体长50~55毫米。趾间半蹼。吻部较尖,上下唇有6~8条黑纵纹;两眼间有'V'字形斑,肩部一般有'W'字形斑,有的还有宽窄不一的青绿色或浅黄色脊线纹。背面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有的杂以赭红、深绿色斑;无背侧褶,有许多分散排列、长短不一的纵肤棱。雄蛙有灰黑色单咽下外声囊,鸣声响亮,生活在稻田、沼泽、菜园附近。
3、金钱蛙爪蟾
学名:“金钱蛙”实际上是它白化变色的商品名称。由于没有舌头只能利用其前肢搅食水中的无脊椎动物。 分布由南非的热带草原起,北至肯尼亚,乌干达西至喀麦隆。 体长100mm。雄性会比雌性小一截,后肢具有3对角质脚爪。 为完全水生种,广栖于淡水水域中,尤其喜好静止水域的环境。白天多潜藏于水底深处,夜晚则会爬至浅滩。初春至晚夏间为繁殖期,雌蛙每胎可产下2000颗以上的卵。
4、虎纹蛙
又叫水鸡,它的个头长得魁梧壮实,有'亚洲之蛙'之称。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皮肤较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
5、林蛙
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西伯利亚、朝鲜等也有分布。各地区个体变异较大。头体和四肢较细长,行动敏捷,跳跃力强,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背侧褶在鼓膜上方向外侧弯曲。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以多种昆虫为食。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
6、角蛙
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蛙。几乎在每个水族馆都看得到,近年业者更名为招财蛙,大概是想仿效日本的招财猫。养过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张大嘴占了将近身体的一半,这种构造可以说就是为了大量进食而演化的。正是所谓的嘴大吃四方,角蛙的亚种至少有六种之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钟角蛙(C. ornata)而最昂贵的就属亚马逊角蛙,又称为霸王角蛙。
7、胡子蛙-髭蟾
一种我国独有的蟾类动物,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据科研资料记载,髭蟾又叫胡子蛙。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1属,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雄髭蟾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至11枚黑色角质刺,有'中国角怪'和'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之称。
8、弹琴蛙
体长平均45毫米(雄蛙)及47毫米(雌蛙)。躯体较肥硕。头长略大干头宽,头部扁平,吻瑞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鼓膜大。犁骨齿为两短斜行。舌后端缺刻深。皮肤较光滑,背侧稽显著,背部后端有少许扁平疣,腹面无滑,肛周围有扁平疣。
9、飞蛙
树上的跳跃者,华莱士的蛤,这蛤确实有它的高明之处,它虽身长10cm,却能飞15m。如果人有这样的能耐,能飞自己身长一百五十倍的距离,那一定是能快过香港记者的。华莱士蛤是飞蛙界的明星,它是它们中飞得最远的蛤之一了。但飞蛙基本都是借风而行,自然界里的其他蛙,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不知道要比这些飞蛤高到哪里去了。
10、树蛙
无尾目树蛙科的1属,体多细长而扁,后肢长,吸盘大,指、趾间有发达的蹼,可以用其在空中滑翔,树蛙科有10~12属400-50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马达加斯加岛上也能见到,最著名的树蛙当数亚洲的几种飞蛙,如黑掌树蛙 Rhacophorus nigropalmatus和黑蹼树蛙R. reiwardti等。
11、峨眉树蛙
体窄长而扁平,雄蛙体长59mm,雌蛙76mm左右。头扁平,头宽略大于头长;雄蛙吻端斜尖,雌蛙吻端较圆而高,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鼓膜大而圆;犁骨齿粗壮。皮肤粗糙,满布小刺疣;腹面和股部下方密布扁平疣。
12、尖舌蛙
浮蛙属,适应热带气候,在中国华南和西南有分布;云南分布于滇南热带地区。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姬蛙,无尾目姬蛙科的1属。体型小,分布广泛,数量是两栖动物中最多的,澳洲和新几内亚地区的全部一百余种姬蛙都没有蝌蚪阶段而直接孵化出小蛙。具有止痛、强身、壮骨、补血药用价值。
13、雨蛙
脊椎动物,两栖纲,雨蛙科,无尾目的1科,共37属630余种,其中,雨蛙属(Hyla)种类最多约250种。雨蛙肩带弧胸型,椎体为前凹型。适于树栖,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盘,末两骨节间有1间介软骨,是趋同演化的一个物种。雨蛙白天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晚栖息在灌木上,以蚁类、金龟子等为食。 湍蛙,蛙科的1属,体扁平,后肢细长;趾蹼发达,绝大多数为全蹼,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盘状,背面有一横凹痕,腹面呈肉垫状,借以贴附在溪流石上。中国现有15种,分布于秦岭以南、西藏南部、华东南地区和海南岛。山区种类较多,华南湍蛙分布区广。
14、金蛙即白化非洲爪蟾
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负子蟾科、爪蟾属,是非洲爪蟾(Xenopus Laeuis)的白化品系,分布于非洲东南部。成体体长6一13厘米,雌性较雄性略大,身体扁平,呈流线型,眼睛小而朝上,虹膜红色、无眼睑及舌,鼓膜不明显,前腿较小,有细且很长的指,后腿粗而强壮,内侧3个趾的前端有黑色的角质爪。
15、赤蛙
是一种生活在亚洲等地区的蛙类,赤蛙不能捕食害虫,身上有黑红色的线条。赤蛙有剧毒,但赤蛙肉味道很像鸽肉,被一些厨师用细香料烹制过后会像鸽肉,足以以假乱真,要注意分辨。碰到了赤蛙不要轻易接近哦。梅雨时节,赤蛙容易出没。庐山石鸡,蛙的一种,叫石蛙,是著名的庐山'三石'之一。庐山三石:石耳、石鸡、石鱼。一种蛙类,身上有红黑色条纹,有剧毒,但不能捕食害虫。碰到了赤蛙不要轻易接近哦。
16、牛蛙
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牛蛙是 两栖类生物的天敌。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後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
17、狭口蛙
它们的体型圆圆磙磙的,很像一粒蕃茄。大部分的种类,例如小雨蛙、西蒙希氏小雨蛙、巴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体长2-3 公分像一粒小蕃茄;但也有花狭口蛙,体长可达8公分,像一个黑蕃茄。但不论大小,它们的嘴巴都很小,因此常吃的食物就是蚂蚁、白蚁等小虫。它们也是挖洞高手,喜欢躲在土堆里和大家玩捉迷藏,想找它们需要耐心和很好的眼力。
18、盘古蟾蜍
体长6-11cm,大型,头部宽大,眼虹膜红色,体背黄褐色、褐色或黑色,体表粗糙如疙瘩,具腺性瘤状突起或具黑色、橙红色斑点,眼后方至前肢基部有一条黑色的纵纹,有些个体具背中线,斑型随环境改变具个体差异。本科只有2种,外观近似黑眶蟾蜍但其各趾端黑色,本种趾端不具黑色斑,耳后腺可分泌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