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如何全面了解鱼类的繁殖习性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7:16:43标签: 鱼苗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如何全面了解鱼类的繁殖习性


  鱼类的繁殖习性是其对历史和现实环境条件的一种反映。但并不是每种鱼都有下面介绍的全部繁殖习性;对特定种来说,可能是只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1、产卵场和生殖洄游

  鱼类为了种族的繁衍有季节性成群地沿着固定路线游向产卵场所的迁徙活动,称生殖洄游。部分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的卵不仅在体内受精,而且在输卵管或卵巢腔内发育,仔胚受到母体很好保护,这些鱼类繁殖一般不受特定的繁殖场所限制。卵生的雌体必须将卵排出母体,在水中与雄性所排出的精子相遇才能完成受精和胚胎发育。通常卵子入水后很快会失去受精的可能性,所以产卵要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地,而且雌雄必须相聚在一起。产卵场所因种类而异。有些鱼必须逆流而上,到山涧溪流浅水的沙底上产卵,如欧洲的斑鳟等;有些在较深的流水中产卵,如鳊等;有些常在较平静的河水中生殖,如鲣、鲫等;有的在深海沙底上产卵,有些喜欢在多藻类的水池中产卵,如飞鱼属。以上提到的鱼类产的都是粘性卵。至于产漂浮卵的鱼,总是希望有较多的水量,如我国四大家鱼不仅要求产卵场有相当的流速,而且水深要在3—5以上。许多卵生鱼类在繁殖季节到来时,常集结成群到产卵场进行繁殖。大麻哈鱼和鳗鲡是最典型的例子。大麻哈鱼在海洋中度过幼鱼期,性成熟后,成群游向河口。逆水而上,到离海洋数百公里的河流上游产卵,途中既不进食,也不停息,有时为越过障碍竟碰死于石壁上。到达目的地后,体内脂肪消耗殆尽,绝大部分在排精及产卵后死去。生活在江河中鳗鲡,在繁殖季节要成群地回到海洋中产卵,遇到河道阻塞时,会不顾死活地离开水面,沿着潮湿的草地,翻越重重障奔赴大海。它们在完成使命后有的会衰竭而死,存活下来的则与其后代一起回到江河中生活。

  2、繁殖场所准备和领域防卫

  这是指鱼类的筑巢及保护巢周水域、防止同种或异种入侵的行为。多数鲑科鱼类在产卵前选择河流的清冷支流或浅水源头的砂砾河床为产卵场。雌鱼通过身体的强烈弯曲在砂砾上挖坑,产出一批卵后移到上端另挖一坑,新坑中挖出的砂砾掩盖了老坑中剐产的卵,这样不断挖坑直到将卵全部产出。营巢产卵的鱼类.用于筑巢的时间和能量占繁殖行为的大部分能耗。斗鱼从开始到水面吞吸空气到筑成泡沫巢,一般约需3—5天。而刺鱼等构筑的巢型细巧,花费的时间更多。产卵场所准备和筑巢也是一种防卫措施,它的优点是耗能经济而作用不低于领域防卫。雌鲑防卫它正在挖巢的领域而雄鲑能够防卫可以同时容纳几尾雌鲑产卵的领域。雄刺鱼可以生机勃勃地防卫它的巢周水域,对付同种或异种的入侵。鱼类通过将时间和能量分配给产卵场所准备和防卫,最终对提高受精卵和仔鱼的存活率作出贡献。

  3、求爱扣配对

  雌雄亲鱼在产卵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追逐嬉戏,称之为求爱活动。求爱活动往往具有种类识别、配偶选择、相互定向繁殖场所,以及雄雌鱼同时排放精卵的功能。这在有些鱼类可能很简单,只是一种临时性的附属活动,例如一些混杂配偶型种类;而在有些夤类,特别是具有筑巢、亲体护幼习性的单配偶型鱼类,可能很复杂。长吻雏在繁殖季节成对一起追逐并亲昵地紧靠在一起,并列或一上一下游动,雄鱼在下以头去吻并触抚雌鱼腹部,甚至顶起雌鱼,同时雌鱼排卵,雄鱼排精。猫鲨交尾时,雄性体卷曲,围抱雌性身体中部,通常用一个鳍脚受精。鳐科类交尾时,腹面紧贴,尾部绞在一起,雄性用胸鳍刺将雌性抱住,用两个鳍脚受精。斗鱼将要产卵时,雌雄鱼游近浮巢,雄性用体卷缠住雌性,头尾几乎相接,并作急剧的翻转运动,同时完成产卵排精过程。鲭鲅在繁殖季节往往成对在一起追逐游动,遇到河蚌时,雌体的产卵管随即伸长,并游近河蚌,然后陡然倾斜身体,用长的产卵管对准出水管,迅速将卵产出,每次排卵1—5粒;每次雌鱼产卵后,雄鱼立即排精,精液和卵便从入水管入河蚌,受精作用在河蚌入水管中完成,胚胎则在鳃腔中发育。

  4、亲体护卫

  雌雄亲鱼保护卵、胚胎或仔鱼避免敌害捕食的行为,称亲体护卫。硬骨鱼类中78%无亲体护卫行为,有亲体护卫者中,雄性护卫占11%,雌性护卫占7%,而双亲护卫占4%。亲体护卫在淡水鱼类较海水鱼类更常见。雄性护卫占优势可能和确保雌鱼的繁殖力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体外受精及雄性领域行为有关。亲体护卫有体外、体内非生殖系统和体内生殖系统三种类型。亲体护卫以体外保护者居多,如斗鱼、鲭皱等。雄性斗鱼在浮巢的附近游动,驱赶要来食卵的雌鱼,并不时吹气泡修补浮巢,有脱落的受精卵或初孵仔鱼,雄鱼便会用口衔住送回巢中。又如,鲭皱的受精卵在河蚌的外套腔中,依靠河蚌呼吸水流发育,河蚌成为受精卵的隐蔽所,这是一种很好的生存适应。杜父鱼中有的种类是雄鱼用胸鳍和腹鳍抱卵孵化,同时雄鱼还用胸鳍拨水,使卵子得到充分的氧。拟先生鱼则将其卵产在蟹的鳃腔中。体内非生殖系统护卫生主要是指卵生鱼类,卵在亲鱼皮肤、口咽腔、鳃腔或孵卵囊(育儿囊)内发育。小天竺鲷、鲈鱼、罗非鱼、海鲶等则是把受精卵含在口中孵化,幼鱼出生后在亲体周围游动,一有危险又能回到亲鱼口中。巴西奎西那河川中的鳗尾鲶在繁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成海绵状的囊,受精卵镶嵌在囊中发育,仔鱼孵出后,母体腹部恢复原状。海龙科的一些鱼类,雄鱼腹面有育儿囊,如海马等。体内生殖系统护卫是指卵胎生和胎生的种类,受精卵的发育在雌鱼输卵管内完成,软骨鱼类中的白斑角鲨、许氏犁头鳐以及硬骨鱼类中的绵销、黑鳐等属卵胎生,灰星鲨等则属胎生。雌鱼输卵管已发展到类似哺乳动物的子宫,并借一种卵黄胎盘的结构与胚胎发生血液循环联系,供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亲体护卫提高了受精卵和仔鱼的成活率,因此具护卫习性的鱼类的共同特点是繁殖力相对较低。鱼类在亲体护卫行为的能量投资和生产大量卵的细胞质投资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其护卫习性也是进化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它保证了种的生存和发展。

上一篇水产养殖户在苗种下塘前的常用消毒方法

下一篇常规鱼鱼种培育的几点要求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