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
蟾蜍的脱衣采集技术
蟾蜍每年都脱壳一至二次,脱一次壳长大一次,脱壳时边脱边吃,脱完吃光。所以人们只知有蟾衣而很难采集到的原因就在于此。一般清明以后,蟾蜍陆续上岸苋食繁殖,芒种以后是蟾衣最佳采集期,因为从上岸到芒种,已基本完成了繁殖、休整、补食期,气温已达到25℃以上,蚯蚓昆虫已大量繁殖,食源广泛,蟾体健壮,应立即着手准备采集蟾衣的具体工作。
1、在室内用玻璃围成长2.5米,宽1.5米,高5米脱衣池3-5 个,池底水泥抹光,有一定坡度,每只池都设有下水道,以便于冲洗,每只池子上方安有照明设备,用于夜间操作照明。
2、将养殖池内一百克以上、四肢齐全、腹背无伤痕的蟾蜍放入脱衣池内,用清水冲洗其身上的泥土灰尘,水分干后喷纯中药制剂。
蟾衣制取方法
1、将捕到的蟾蜍先清洗泥土,晾干体表水分。为了使蟾蜍耳后腺体分泌功能加强,可采用以下方法:(1)将蟾蜍放入缸中,盖上有孔的缸盖,用竹竿刺痛其头部,使蟾蜍分泌增加;(2)将蟾蜍置于池中,四面放镜,使其恐惧而增加分泌;(3)用辛辣的蒜头、辣椒等纳入其口中,使其分泌增加。
2、将成年蟾蜍清洗泥土,晾干水分,喂给大蒜、辣椒等腥辣食物,或用小木棍轻敲其头部,刺激它多分泌浆液,然后用金属夹或竹夹、牛角刮刀挤压、刮取头部两侧耳根附近大疣粒(耳后腺)和背部的大小疣粒(皮肤腺)得其浆液,盛入非铁的容器中。刮取时手法力度要适度,用力太小则刮取不尽产量低,用力过大则混有血迹或皮肉碎屑而质量差。若混有杂质应及时用不锈钢镊子等剔除 。
3、在采集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浆液不能接触铁器,否则氧化铁污染蟾酥并使其变色,影响其药用价值及服用效果; 二是刮取浆液时应特别小心,不得让其溅入眼内,否则造成眼睛中毒红肿。如果浆液误入眼内应马上用紫草汁液清洗解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蟾蜍背上水分干后,用细眼喷壶喷少峡脱衣素在蟾蜍背上。一般用药后 4天开始脱皮, 10 天内全部脱衣.蟾蜍脱衣时从背上开始,其后是头、后腿、腹部、前腿。刚脱下的蟾衣有粘液,用镊子夹住蟾衣于清水中轻轻漂洗干净。然后用不锈钢镊,把蟾衣放在 预先准备好的 25 厘米长、 12 厘米宽的玻璃板上轻轻拉开成标本模样。拉标本时用力要轻,不要拉破或拉不开。标本制好后,放在室内晾干或放入红外线消毒柜中烘干。一般有九成干即为成品。
如果觉得蟾蜍脱衣素对蟾衣的药用价值有影响,也可直接剥掉蟾衣,但要在冰箱里将蟾蜍冻死后再取。为了治病要少杀生,取够即止,不可有贪念。
5、蟾酥加工过程很简单。将采集到的蟾酥浆液,晾干或烘干,也可以放在太阳下或通风处晾干。若遇到雨天,可烘干。注意烘烤时火都不宜太大,以表面不起泡为原则,否则不能作为药用。
蟾衣药用时将其粉碎,取芝麻大小为宜试用。
注意事项
蟾酥虽然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是由于含有毒性,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慎重,不能胡乱服用。
蟾酥有毒,刮浆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溅入眼、鼻引起疼痛。如发生中毒,可用具有特效的紫草汁洗、点,即可消毒退肿。
刮出的鲜浆需及时加工,在高温季节,一般不要超过6小时,鲜浆存放时间过长会逐渐溢水、发酵、变质,失去药用价值。
蟾蜍刮浆后,再过15天才能进行第2次刮浆。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捕捉野生蟾蜍进行人工养殖,以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