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知青父子兵”要做中国“石蛙王”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03:02:20标签: 石蛙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知青父子兵”要做中国“石蛙王”


  “我们是‘石蛙王子’! 我们要做中国‘石蛙王 ’!”10月27日,走进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江口村山沟沟里的知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个个仿生态养殖池里,泉水哗哗地流淌,蛙儿欢快地歌唱……笔者在这不仅见到了奇特的仿生态石蛙养殖场,更听说了一个老知青团队和青年大学生团队联合创业,争做中国“石蛙王”的传奇故事。

  攻克难关 “孵化”“变态”技术全国领先

  石蛙,学名棘胸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目前发现的单体最大的蛙类,以独有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高蛋白、低脂肪和富含多种独特微量元素,成为餐桌上的最爱,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目前,生态养殖的棘胸蛙市场上供不应求,批发价每斤100元,春节前后每斤高达150元。

  “人工养殖棘胸蛙,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挽救濒危野生棘胸蛙,又可以发家致富,可谓一举多得。”公司执行董事、技术总监董心忠笑着说。

  “老知青”董心忠和“大学生”董亮是一对父子,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正是董心忠当年知青下放的地方,就职于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部的“白领”董亮和他的大学生团队,追随董心忠来到人迹罕至的山沟沟,亮出“中国石蛙工厂化养殖领导者”口号。

  蛙好养,卵难孵,小蝌蚪变态成活难!大家笑容背后,知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

  2012年6月,董心忠在另外两名知青队友袁桂莲、赵世海的支持下,一头扎进靖州排牙山林场的深山老林,开始石蛙人工养殖试验。虽说从事养殖业、饲料加工业30余年,董心忠积累了一套独特完整的养殖技术,但对于石蛙这个“野东西”,董心忠还是忽视了“蛙卵孵化”和“蝌蚪变态”两个危险期。当年,蛙卵的孵化率只有20%多,蝌蚪的变态成活率也只有20%……

  失败了重头再来。为了摸索孵化经验,董心忠时常三更半夜蹲到种蛙场里,聆听“呱、呱”的蛙叫声,观察种蛙有没有异常情况, 细心地记录种蛙的繁殖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针对石蛙的吃饭问题,他们抛弃了传统的只提供黄粉虫的喂食方式,而是加入蝇蛆并打浆发酵,自己配置“营养套餐”,补齐许多微量元素,保证石蛙营养的正常摄入,增强石蛙的抵抗力。

  在石蛙由蝌蚪变成蛙这段死亡率最高的变态期,他们迎合石蛙由食用植物到食用动物的转变,研发饵料,给石蛙增加营养。

  对于石蛙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郑荣泉也费尽了心思,做了许多创新性的改善:蛙池的水泥面不能太粗糙,不然石蛙会磨破皮导致细菌感染;蛙池要造成斜坡式,不然无法满足石蛙两栖的生活需求;水流速度要均衡,房间要保持通风,不然会超出石蛙生活的水质温度,导致其大量死亡……

  今年8月,董心忠和大学生们一起设计制作的“高密度流水孵化及蝌蚪分离装置”问世了。一个1米多高的支架,一层层叠着四五层水槽,每一层水槽中间都隔了一层网格,蛙卵浮在网格上,蝌蚪钻到网格下,自然分隔开来,非常方便。“看起来很土,但绝对是国内首创,而且效果一流,孵化率达到了95%,传统的方法只有60%!”随着孵化技术的创新,“蝌蚪变态成活”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成活率达到了90%。

  董心忠和年轻的大学生们做好了准备,大展拳脚。

  回归“田园” 工厂化养殖大有可为

  “我不是‘石蛙王’,这群年轻的大学生才是公司真正的主人!”2014年5月4日,占地面积32亩的靖州县知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寨牙乡江口村挂牌,董亮接过父亲的“交接棒”,成为这个青年创业团队的“旗手”。

  他的团队成员:喻晓,湖南大学,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部;谢立华,西安财经大学,景鹏控股市场总监;黄合成,湖南生物机电职院,长沙桶装水老板;孙林,湖南铁道职院,东莞电子厂仓储主管;谌旭东,江西九江学院,深圳某广告公司设计师;吴明峰,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远均,铜仁职院,海大集团百容水产技术元;陈景国,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福建西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9名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大学,学的是不同的专业,相同的是,他们来知科之前都有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

  创业初期,几个年轻人们住在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里,里面只有一张床,没有电视,没有网络,附近根本没有邻居,他们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路:建造蛙舍、开挖蓄水池、喂养种蛙、检测水质……什么活都是自己干,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都是脏活粗活,年轻人谁也没有叫过苦,每天起早贪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的“宝贝”。

  “我们这的石蛙,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纯生物饲料,它们的排泄物又完全被鸡鸭和池塘里的鱼儿消化,所以这是一条纯天然的生物链。”董亮和伙伴们甚至开了几亩田和几分地,种上了水稻和蔬菜,还养上了鸡鸭和鱼,曾经的都市白领俨然过起了本色的农民生活。

  “培养昆虫后剩下的废料,石蛙排泄的废料含有丰富的昆虫蛋白和未消化的饲料营养,是鸡鸭特别喜爱的食物,鸡鸭吃了长速快、肉质好、成本低廉。”董亮说,他们快乐的“田园生活”,真正的“生态农业”,让四里八村的村民们“艳羡”不已。

  董亮给前来“学艺”的村民算了一笔账:农村屋前屋后开发半亩地可工厂化养殖石蛙至少1万只,基建费用预算4000元,购置100对种蛙预算9000元,一只蛙养到2两以上的上市标准综合成本为3.6元,再加上8000元的不确定损失,总投资是5.7万元。幼蛙养殖到第二年年底可达到商品蛙,保守参考靖州最低批发价50元/斤计算,第一批次石蛙毛利为:10000只*80%(商品蛙成活率)*0.2斤*50元/斤=80000元,减去成本,第一年的净利润即可达到2.3万元。

  “如果按靖州年均价85元/斤计算,效益则大幅提升,利润更加不得了,5万元的小投资,每年经济效益翻番不再是梦。”10月18日,大学生们设在县城步步高超市前的宣传展台,被市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工厂化养殖石蛙大有可为,一条通往财富之门的路摆在眼前,村民们止不住地心动。

  放眼市场 “公司+农户”前景一片光明

  跟随董亮走进蛙棚,虽然已是深秋,但养殖场依然是“蛙声”一片。揭开盖在水池边上的盖板,藏在下面的黑压压一片石蛙便暴露出来。一见到光亮,极具野性的石蛙便箭一样地跳跃起来,四散逃去。

  董亮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累计在养殖场投入了80多万元。第一批4000只商品蛙已经上市,从目前靖州本地市场的情况来看,55元每斤的价格很快被抢购一空。现在养殖规模已扩大到500多个平方,蛙池40多个,种蛙300多对,2两左右重的中成蛙大约有5000多只,刚脱尾巴的幼蛙2万多只,蝌蚪7万多只。

  “知科公司从一开始就定位于集约化养殖石蛙,研究其工厂养殖模式。历时3年,目前已完全掌握了石蛙工厂化养殖的各个技术关键,并且研制了很多先进实用的设施设备。”看着养殖池中悠然游弋的小蝌蚪,董亮笑容轻松、目光坚定。问及公司发展情况,董亮眉飞色舞:“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把公司建成集产、供、销于一体形成全国性规模效应的石蛙生产和科研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无偿传授养殖技术,提供石蛙种苗供应,开展成蛙收购经销,带动周边省、市、县农民共同致富。”

  目前,公司已将科研成果“工厂化石蛙养殖”、“高效循环养殖”体系整理成册,免费提供给有志于石蛙养殖的农户,并开办特色养殖学习班,推广养殖管理经验。按照计划,公司已在全县适合发展养殖石蛙的大堡子镇、平茶镇、寨牙乡、藕团乡、文溪乡、新厂镇、坳上镇、铺口乡、横江桥乡、甘棠镇等10个乡镇选定一户石蛙蛙苗生产基地和一户石蛙养殖示范基地,以起到窗口示范作用,推广石蛙养殖,做大产能基础。同时,公司的营销团队已在湖南、贵州、广西、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布局实体营销网络,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建立起2个专业网店。

  “石蛙养殖是个特色优质项目,前景一片光明!继续稳打稳扎、总结经验、理清思路,相信你们能摸索出一条带领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好路子。”10月2日,怀化市扶贫办主任吴永平在考察时这样鼓励青年们。

上一篇张水生 只手擎起石蛙王国

下一篇一池石蛙富了一方百姓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