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戴着眼镜,笑容憨厚的小伙子,叫王杰!80后的他一脸书生气,可是他却做着一份并不怎么书生气的事业——养猪。
“很多人最近问我在忙啥?我呢,在小沙街道沙蛟村租了片鱼塘,养了群鱼;盖了个猪圈,养了群猪。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一分清闲。”打开“猪倌”王杰的微信朋友圈,他这样向朋友们介绍着他的新事业。
为啥说是新事业呢?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的王杰,原先在宁波从事着一份饲料销售的工作。五年前,他回乡创业,养起猪做起了猪倌。谈起选择养猪,王杰说这是有原因的。一来饲料销售的工作让他对养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二来其父曾经也开过猪场,王杰小时候尝到的猪肉味道都是“满口生香”的,而现在的猪肉却少了这样的味道。
打定主意后,王杰就在老家双桥养起了猪,通过努力,一切开展得很顺利。但王杰却并不满意,“我严格按照传统饲养模式来养猪,但猪肉尝起来还是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
这让王杰开始不断寻找原因,最后决定从猪的品种上找原因。经过多方打探和考察,去年,决定将原来饲养的猪改成“太湖猪”,并一口气引进了100多头猪仔。
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着名地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因此又叫小黑猪。太湖猪又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其肉质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自从养起了小黑猪,王杰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晒一晒”:小黑猪们吃什么,玩得怎么样,生活环境怎么样……他说,“我想让我的小黑猪,为大家找回小时候吃到的那种猪肉味道。”
除了更换猪的品种,王杰将饲养模式也进行了改变,开始生态饲养。他把养猪场搬到了小沙,和朋友承包了50亩的鱼塘,将其中的三分之一面积用作小猪们的生活场地,在上面种上黑麦草,模拟散养状态下的自然环境。
走进王杰的养猪场,黑色的小猪们正撒欢地奔跑,一会儿拱一拱泥土,一会儿钻进草从中,不见了踪影。待到“开饭”时间,饲养员一声口哨响起,所有的小黑猪又会从各个角落里现身,争先恐后地赶来觅食。王杰说,放养模式让猪的活动空间更大,运动量也更强,肉也因此更加结实,更富有弹性。
“我内心一直有一个想法,养一种对环境没有影响的生态猪,猪的粪便用来种花草、养鱼,形成无污染的绿色生态链。”王杰说,既然是生态猪,吃得当然也很讲究,除了五谷饲料和黑麦草外,他专门向蔬菜基地购买新鲜蔬菜供小猪们食用。
经过9个月的饲养,王杰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售卖,原本信心满满,可打击却接踵而来。“本来以为朋友之间分一下,也差不多了,结果,因为价格太高,买的人寥寥。”这让他多少有点傻眼,“朋友们你1斤,我5斤,一共凑了30公斤左右,还不及半头猪的肉量”。面对如此情景,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亏本销售。
黑猪肉为啥比一般猪肉贵呢?因为生态放养的黑猪消耗大,不容易长肉,饲养周期就比一般品种的猪要多4个月左右,这无形中增加了饲养成本,从而导致价格比普通猪要贵2倍左右。
值得欣慰的是,黑猪肉的肥而不腻,鲜香Q弹,在朋友心中留下好印象,他们纷纷夸赞“这猪肉,吃到嘴里都会化开的,味道赞!”
为了扩大知名度,最初的那段时间,除了在微信朋友圈推广,王杰还积极参加青年沙龙,关注各类微信群,积极宣传推广他的小黑猪。去年年底,还参加了某网站举办的网络年货会。渐渐地,不少人开始对黑猪肉感兴趣,而尝过一次后纷纷成了回头客。
基于扩大销量的考虑,去年春节前夕,王杰的小黑猪肉实体店在白虎山路上正式开业了,然而每公斤60元的高价让很多顾客望而却步。面对看热闹的多,买的人少的局面,王杰并没有气馁。“我不相信物美价廉,只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秉持着这个理念,王杰大打亲情牌和品质牌,对于抱有好奇心的顾客,主动与他们攀谈,把黑猪肉的优点介绍给他们,久而久之,顾客越来越多。
由于黑猪肉生长周期较长,导致供应量有限,于是王杰将普通猪肉和黑猪肉进行混搭销售,一方面分摊成本,另一方面赚得人气。尽管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但在王杰看来,赢利是迟早的事。
小黑猪的事业才起步,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王杰早已确定。最近,他正忙着筛选刚出生的40多头新品种小黑猪,这是他尝试改良黑猪品种的第一批成果。
未来,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他的发展目标不是扩大养殖规模,而是培育出最适合舟山本地养殖的黑猪品种,将来他还想尝试在黑猪肉的衍生品上下工夫,比如生产肉松、香肠,开一家自己的黑猪肉包店……
黑猪养殖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养殖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