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百年贡杏留住乡愁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5:27:15标签: 杏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水果种植 > 手机阅读

杏

提起北京海淀,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高科技、知名高校。殊不知,这里还有“地标”产品——玉巴达杏。

为一睹百年贡杏“玉巴达”的真容,记者驱车直奔位于凤凰岭半山腰的苏家坨镇车耳营村。走进杏园,郁郁葱葱、硕果累累,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棵棵被围栏保护起来的百年老杏树,虽然见证了百年沧桑,但老树依然枝繁叶茂,一颗颗白中泛黄、带着些许红脸的玉巴达杏挂满枝头,丝丝馨香,沁人心脾。

“这种杏个大皮薄,香醇味美,曾为宫廷贡品。”主人何淑敏告诉记者,这个果园占地50亩,每年6月为采摘期。熟透的“玉巴达”只能放两天,破一点皮很快就会烂掉。她形象地说,要想吃到真正成熟的“玉巴达”,只能张着嘴等,而不能让它等着,真有点贵族气质。有人甚至专门作诗赞曰:“北京西山苏家坨,金山龙泉凤凰坡。杏林春燕玉巴达,顺气宁心福乐多。”

历史上,海淀区杏树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据史料所载“卧佛寺面面皆杏花、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第一圣处也”。

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玉巴达”杏一度面临困境。海淀农科所高级农艺师辛燕介绍,由于比较效益不高,农民管理粗放,许多优质特色杏品种已经或者濒临灭绝。“今年采摘价才10元一斤,樱桃采摘还卖30多一斤呢。”她认为,“玉巴达”杏是好东西,但一方面产量小,没法进行深加工,另一方面不耐储存,集中上市导致卖不上价。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一传承千百年的北京味道真成永远的回忆了。”辛燕感慨地说,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一粒小小的玉巴达杏,是最深的乡愁,永不磨灭。

幸运的是,农产品地理标志机制为玉巴达杏重焕生机提供了支撑。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农科所申报的“海淀玉巴达杏”通过了农业部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目前,海淀区玉巴达杏的种植面积维持在40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草场村、七王坟村等7个村。作为地理标志证书持有人,海淀农科所与原产地保护园签订了生产管理保护协议,并对百年以上杏树进行GPS定位,实施挂牌保护。此外,农科所推广了玉巴达杏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加强培训,严格执行生产规范。

“老北京人就好这口,怎么能让它轻易消失!”辛燕乐呵呵地说。

杏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上一篇新疆吊干杏成支柱产业

下一篇杏种植富农家

水果种植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