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虽然还种植在大棚里,但早已有了“下家”……面对芦笋供不应求的现状,农场主顾付良多少有些得意。顾付良说,芦笋能这么快找到买家,不仅因为芦笋自身的品质好,还因为他们农场所在地新仓镇双红村聚集了大量芦笋种植户。区块化、集约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杭州、上海的芦笋收购户,种植户们自然不用担心所种芦笋的销路问题。
虽然现在不再为芦笋销路发愁,但顾付良也曾经历过为芦笋销售而烦恼的日子。顾付良是新仓镇有名的芦笋种植户,种植芦笋的时间相当长。早些年,他在杉青港村承包了40多亩土地种植芦笋,每当芦笋集中上市的时候,总要通过打电话、托人介绍等各种方式联系芦笋收购户,希望他们前来收购。去年,顾付良和另一名芦笋种植户在双红村成立了格林农场,承包了100亩土地,搭建了128个大棚种植芦笋,每月的芦笋产量在3万斤左右。这么大的产量,该如何销售呢?“我以前是主动联系收购方,而现在都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顾付良一语道破了过去与现在在芦笋收购方面的差别。采访中,不少像顾付良一样的种植户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从种植户主动联系收购方到购方主动上门,这样的转变正是双红村区块化、集约化发展芦笋种植所带来的。据了解,双红村本身就有一定的芦笋产业基础,是新仓镇小有名气的芦笋种植村。凭着产业优势,双红村被选中成为“芦笋精品园”项目的建设地,于2010年启动建设。“芦笋精品园”建设项目围绕“提高设施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装备水平”的要求,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双红村建设1000亩芦笋精品园。
过去5年时间里,精品园通过市、镇、业主多方投入资金447万元,芦笋种植规模日益扩大,现有规模1078亩。水泥主干道路、碎石作业便道、U型排灌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精品园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推广芦笋优良品种,以及加快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病虫害物理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和生态循环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进一步促进了精品园芦笋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精品园除了芦笋种植规模扩大以外,其效益也增加明显。由新仓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时间里,亩均产值由原来的7050元增加到了16739元,亩均纯收入由2200元增长到了92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