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规模化种植技术
1、整地施肥
黄秋葵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根系发达,入土深,规模化种植应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地块。播种前将土地深耕20-30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铵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硫酸钾15千克,南方多雨地区将地做成1.2米宽的高畦,畦间开排水沟40厘米,北方采用平畦或高垄两种栽培形式,南方2-6月份均可播种,北方5月上中旬播种。由于黄秋葵前期生长缓慢,到7月份才开始采收,10月结束采果。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与其它生育期短的蔬菜和农作物间作、套作。需注意黄秋葵是喜光性作物,栽培不宜过密。
选择适宜的地块: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故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需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耐旱耐湿,但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即叶黄根烂,种植地需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棉花茬不宜种植,亦不宜连作。
施足有机底肥:每亩约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1000kg以上,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拌匀,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注:黄秋葵不同于豆科作物,根部未发现根瘤菌,因此可考虑间种大豆)。
秋冬深耕冻晒垄: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力争耕深达25cm以上,再经充分晒垄、冻垄,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2、播种育苗
黄秋葵在长江流域,从4月上旬至8月下旬,均可以露地排开播种,当年都可以采收嫩果;采用大、小棚覆盖育苗,可以提早到3月上旬播种,提前采收嫩果,黄秋葵规模化种植应选择露地直播。
(1)直播
黄秋葵国模花种植一般应直播,以春播为佳。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2-35℃,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一般在地温16℃以上时直播较好。南方春天气温较高,可在2月以后直播;北方气温较低,其播种适期则宜在5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4月上旬播种,江浙沿海地区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能在棚室育苗、大田定植,则能做到苗全苗匀,并可延长其生长期,有利于高产优质。播种前可浸种12-24小时,以提早出苗时间。
(2)育苗
一般在大小棚或温室内进行,待断霜后定植,苗龄一般30―40天。采用塑料育苗钵育苗,可以保护根系,提高定植成活率。栽培朗7平方米大田约需种子200克。首先要浸种催芽。即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约75%露白后播种。可播于棚室苗床(每亩苗床要撒施20kg三元复合肥,整细、整平,做成南北向的小低畦,畦面宽1m左右,畦埂高4~6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采光),每亩用种约0.5kg,播后覆细土1~1.5cm。如能在棚室用塑钵、育苗盘或营养钵、袋育苗则更好。(注意:黄秋葵籽、芽均怕长时间浸水,易烂)
(3)合理密植
黄秋葵规模化种植每亩以定植4500~6000株产量最高。
(4)移栽技术
黄秋葵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带土移栽(很重要,棉花类似,非常怕伤根),应尽可能地保护其根系不受损伤。即苗床育苗的,起苗时应多带护根土;盆、钵及营养袋育苗的,要保持钵、盆、袋土不散开。苗龄不宜过长,苗株不宜过大,以苗龄25天、幼苗2~3叶为佳;注意选用大、小相当的壮苗,剔除瘦弱苗;要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3、田间管理
黄秋葵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2-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定苗后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和保墒,以后应经常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在出苗和定苗后应各浇一次水,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7-8月份高温天气正值采果盛期,需水量大,更应保持水份供应。但雨季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涝害。另外还应结合浇水在定苗、结果和盛果期分三次施尿素每667平方米15千克或人粪尿500-600千克,以促丰产。
黄秋葵在第1朵花开放前应中耕1―2次,并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封行前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雨季植株发生倒伏。追肥视植株长势而定,苗期长势差的在缓苗后可追施速效氮肥l―2次;开花座果期则每采收2―3次迫肥1次,667 平方米每次施复合肥10公斤,穴施。生长期间保持水分供应,高温干旱及时浇水;种植过密或生长中后期,可将基部老黄叶摘去,侧枝过多的,可适当整枝,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结果。
黄秋葵出苗后要及时间苗,破心时进行第1次间苗,间去弱苗、残苗、病苗、小苗、双株苗。在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留壮苗。
4、肥水管理
黄秋葵生长前期需氮肥较多,中后期需磷钾肥较多,其生长期要多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定植缓苗后(直播在4-5片真叶时),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结果初期,亩施人粪尿1500-2000公斤,以后每半月追肥一次。每次追肥都要加入氮肥每亩5公斤,从第二次追肥起还需要加入磷、钾肥配合施用。追肥时结合灌水,大雨时节要注意排水,避免植株受涝。
黄秋葵生育期长,其嫩果采收期可长达100天左右。因此,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还应及时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后,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亩用尿素5kg,对清水500kg按棵浇入。进入开花期后,追施1次促花肥,每亩用水粪(腐熟人粪尿加清水)1500kg左右,浇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每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20kg,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还可用2%过磷酸钙浸泡液,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喷施于叶部正背面,喷到叶部湿润即可。另外,南方土壤普遍缺硼,还应注意增施硼肥,或进行叶部喷硼。
5、植株整理
黄秋葵规模化种植,植株调整应掌握通风透光的原则,在植株枝叶过于茂盛时适当剪掉基部侧枝并摘去老叶,有利于主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生长前期营养生长过旺,也可以采取扭叶柄的方法,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控制营养生长;采收嫩荚后,摘除荚下的叶片,以利于后面嫩荚的生长发育。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消耗。另外,为了改善植株底部叶片的受光状态,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黄秋葵生长的中后期,应打掉基部侧枝;在收获嫩果后保留下部1~2片叶,摘除以下的叶片。
黄秋葵也可以侧枝结果,当主枝长到50~60cm高后进行摘心,促进上部侧枝结果,提高前期产量。黄秋葵植株(特别是矮株种)下部会有不少侧芽长出。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的,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通风透光。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存在倒伏问题;但在南方地区,入夏以后,暴雨和台风频繁,也有倒伏和折断的危险,应插木棍或竹竿,与主秆绑牢,防止损失。
6、病虫防治
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不多;其叶和叶柄有硬毛,又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菜区栽培,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科学、合理,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黄秋葵抗性很强,很少有病虫害发生,可做无公害蔬菜栽培。
黄秋葵抗病力很强,一般病虫害很少,主要有病毒病,偶尔有蚜虫、斜纹夜蛾、棉铃虫、蓟马、地老虎等危害。
病毒病应预防为主,蚜虫和蓟马主要危害果荚,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来防治。少有病毒病发生,发现病苗及时拔除离田深埋,以防蚜虫传毒。斜纹夜蛾可用20%广克乳油2000倍液或奥绿一号sc800-1200倍液来防治。
棉铃虫主要危害果实,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地老虎,可在根际周围灌80%敌敌畏1500倍液,或90%敌百虫500倍液,毒杀幼虫。
连阴雨季节,枝叶出现较多病斑,为褐斑病(受害叶片有黄褐色圆形病斑,边缘带紫红色,中央散生小黑点)或叶斑病(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红色病斑,中央呈黄褐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600倍液喷雾2~3次。
2种病害易引起叶片早枯,可在天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另外要防止偏施氮肥,注意田间排水。
保护地栽培时可能出现黑斑病,由高温、多湿引起,用百菌清或代森锌600倍稀释液防治,或立枯病用敌克松2000倍液防治
7、适时采收
黄秋葵规模化种植,当黄秋葵果实长到长度为5厘米以上时,即可采摘上市,一般每亩可采收5-7厘米的嫩果1000千克,7-10厘米嫩果1500千克。黄秋葵主要以幼嫩的果荚为食,嫩荚长至8-10厘米长时为采收适期,采收过晚则果荚老化,纤维多,品质差,当果实外壳干黄, 开始可见白色的裂缝时, 说明果实与种子都已经成熟了, 用剪刀剪下, 晒干后取出种子就可以贮藏了。采收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用剪刀剪断果荚梗即可,切忌用手硬拉。一般每株可结果荚40-80个,每个约15克,亩产约1500-2000公斤,管理好可达3000公斤。
科学采收黄秋葵株高30cm左右、真叶7~9片时即开花结荚,以后只要阳光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其采收期长,一般60~100天。过早过晚采收,对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采收一定要及时。
(1) 采收标准
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供鲜食的嫩荚,气温高时荚长7~10cm,横径1.7cm;温度较低时荚长7~9cm,横径1.7cm。供加工的嫩荚,长6~7cm,横径1.5cm为甲级品;长8~9cm,横径约1.7cm为乙级品;荚长10cm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用来加工,荚长都不要超过10cm。
(2)采收时间
一般在花谢后4~7天即应采收。温度高时,嫩荚生长快,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温度较低时,隔3~4天采收1次。最好于每天早晨剪收,嫩果显得更加鲜嫩。
(3)采收方法
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并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不要漏剪,如漏采或迟采,不仅单果老、质量差、影响食用和加工,而且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采收后要立即送加工厂或市场销售,隔夜的嫩荚外观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4)采后保鲜
嫩荚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存7~10天。远销外地的嫩果,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尽快送入0~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萎软变黄时,应即处理,不可再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