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岳西县石关乡马畈村,清晨空气清冽、草木葱茏,一栋栋农家别墅粉墙黛瓦被薄雾笼罩。菜农刘三一却无暇欣赏家门口的美景,他在田头忙着将刚收获的茭白装车起运,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他种植了20多亩高山茭白,在当地已算大户,每年七八万元的纯收入,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那时还在种水稻的他,一亩田年收入不过千元。
据悉,岳西县石关乡属高海拔地区,四面环山、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高,年平均气温14度,盛夏最高气温不超过28度,凉爽独特的气候和封闭幽深的环境令人称奇,享有“天然氧吧”美誉。安徽石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就坐落其中,自2003年以来,该基地先后诞生了张国政、廖辉等14位奥运会冠军和20多位世界冠军,被运动员们亲切地称为“奥运福地”。就是这样一个“福地”却长时间贫困,当地民谣“七里冲、八里岗,鸡不啼、狗不吭,时至九月冷异常,山芋野菜当细粮”,说的就是当年的生活。长久以来,守着“金凤凰”,经济发展却收不来“金蛋”,直到一种农作物出现。
2005年,岳西县科技部门发现,原产江浙的茭白在岳西山区的冷浸田种植后,“高冷”生长环境下的品质和口感出人意料地超过了原产地,收获季节又正好是长三角蔬菜市场的“伏缺期”。该县将高山蔬菜产业扶贫列为扶贫开发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出台扶持政策,推广种植。作为重点乡镇之一,高山茭白迅速在石关、主簿、姚河等高海拔乡镇发展起来,产品在安庆、合肥、武汉等周边大中城市旺销,而且效益高,亩均收入是种粮收入的3倍以上。而据统计,2014年,岳西县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收入26.7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0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