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财经日报》提出问题“将来是否会废除临储收购政策”,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回应称:要看时间。
这句话含义甚多啊,也没有说不废除,也没有说废除,而是说要看时间,看什么时间呢?
玉米自从2008年开始执行临储收购政策,因为效益增幅很明显,所以种植玉米面积逐步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2012年在粮食总产量第9次连增的时候,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一跃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而玉米临储15/16年度收购量按最保守估计5000万吨来算的话,中国临储玉米就面临着2亿吨的库存,15年度玉米临储拍卖仅成交406万吨。
玉米临储现在面临着,卖不掉、收不了、储不下的处境。
同时由于连年提高临储价格,直接助推了粮价上涨,下游深加工企业怨声载道,大幅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口冲击严重,玉米体系内忧外患。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财政压力捉襟见肘凸显,库存“压力山大”,继续维持这一政策很显然力不从心,种种迹象倒逼国家对于玉米临储政策的改革。
我们在回到前文陈锡文对于回答是否废除玉米临储要看时间指的是什么时间。
个人认为这个时间指的就是“价补分离”补贴政策试验成功,可以保证即不影响市场价格还能保证农民收益的那一天。
临储收购导致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玉米而发现的,中国从大豆以及棉花临储上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玉米临储使这个问题达到了极端化。
中国发现临储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之后,首先拿农民涉及面积比较小的大豆开刀尝试,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因为大豆随着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国家在大豆上就算尝试失败了,对农民的伤害程度也较小,能经得起尝试和失败,而玉米产业过于庞大,如果没有绝大把握情况下,不敢贸然改革,否则农民受损失面积会增大,造成的局面将很难收拾。
国家在大豆补贴试点上做的并不尽如人意,农民种植大豆收益也没有显著提高,可以说这个实验没有成功,而国家近来多次提及的补贴“实际种植者”和“价补分离”政策也没有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因为涉及到如何落地实施,如何保证农民利益以及平衡各地粮食系统与国家的利益关系。
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制定、实验的漫长过程,陈锡文说那要看时间,就说明玉米临储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被取消,而取消的前提就是找到一种既可以保证价格市场化,同时又可以保证农民合理收益的机制。
这种机制出台的快慢,将决定着玉米临储被取消的快还是慢。
玉米临储,终将有一天会落寞的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