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危害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因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等被人们所接受。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
晚疫病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当空气湿度超过85%,温度在18-25℃时,最易流行。
流行年份,造成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9%。如防治措施不当,会造成减产70%-80%的严重损失。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特点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会对马铃薯的叶片、茎以及块茎产生危害。
感染晚疫病的叶部叶尖或者是叶边缘会出现褐绿色水渍状的斑点,在斑点四周会有一圈浅绿色的晕圈。
如果遇上气候潮湿,病斑会迅速扩大最终成褐色,并在晕圈的边缘产生一圈白色雾状物质,在叶背面表现尤为突出。
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全田植株枯萎甚至腐烂并发生剧烈的臭味。块茎感染,主要呈现出灰褐色,明显下陷。
将块茎切开可以清楚看到呈现深浅不一的锈褐色病斑,并且在潮湿的环境下还可能产生白霉。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
防治晚疫病应以使用抗病品种为主,合理施药为辅,实行综合防治。
1.选用无病种薯
无病留种,播前严格检查并剔除病薯,以减少初侵染源。
用内吸性杀菌剂浸种,如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也可用2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然后推积并覆盖严密,闷种2小时,在摊开晾干。
2.加强栽培管理
薯田应清沟排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要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清除。为防止块茎发病,应进行1-2次后培土。
3.药剂防治
要及时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争取在晚疫病发生之前通过喷洒保护剂实现对病害的预防。每亩可用75%的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选用治疗型药剂进行防治,如72%甲霜灵锰锌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常用的药剂还有嘧菌酯、霜脲锰锌、百菌清、霜霉威等。为防治抗药性的产生,建议药剂轮换使用,或将内吸性和保护性制剂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