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青砖茶产品文化传播青砖茶文化历史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4-29 10:18:18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黑茶文献 > 手机阅读

青砖茶产品文化传播青砖茶文化历史

早春三月下咸宁,正是烟雨好时节。

一到咸宁,朋友说,赤壁青砖茶,一定要品一品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于是,冒着细细春雨,走进了赤壁羊楼洞古镇,青石板的古道上,依旧留存着那个年代的车辙记忆,那些青砖茶老店铺,依稀还在。

说起赤壁,你一定知道三国,是的,火烧赤壁一战成名,可赤壁不仅仅有三国,还有茶,青砖茶最早进入俄罗斯等地,这是“一带一路”万里茶道之源。

农业农村局的徐科长告诉我,赤壁青砖茶始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300多年前在不足0.7平方公里的羊楼洞古镇上,当时就有200多家茶庄和茶加工厂从事青砖茶的生产和贸易,被誉为“小汉口”。

沿着羊楼洞古镇古街而行,深厚的茶文化和悠久的茶 历史 成就了赤壁被称为中国青砖茶之乡、中国米砖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和中国最美茶乡的美誉。2015年赤壁被国际茶叶委员会命名“欧亚万里茶道源头”城市。

羊楼洞在春雨绵绵中又见春分,远处的万亩赤壁青砖茶产业园,绿油油的春茶正春生发,眼前湿漉漉的青石板街两边的商铺茶香四溢,走进店中,坐在茶桌前,捧一杯橙红的青砖茶,温暖着心,与你一起品味着“一苦二甜三回甘”人生如茶滋味。

徐科长带我走进了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产业园的产品展室,茶姑娘为我们演示煮茶技艺的同时,讲述着青砖茶的前世今生,随着茶块放入壶中,经过清洗,再放入茶袋中煮茶。茶水在“咕噜咕噜“声中颜色变红,顿时口留茶香。他说,青砖茶最开始是边销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有“宁可三天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奶茶便是这青砖茶煮出来的。青砖茶有显著的降血脂、减肥、降血糖、血尿酸水平作用,能补充维生素,可有效抵御和修复过量饮酒引起酒精性肝损伤,有效平衡肠道微生物菌群调理肠胃等。因此,现在喝青砖茶也成为内地一种 时尚 。

沿着古街走,徐科长带我走进了一座中俄青砖茶博物馆,1861年,汉口开埠,俄国人在汉口和羊楼洞建立了砖茶工厂。当年,中国第一块机制青砖茶在羊楼洞诞生。在这一年,俄商先后在羊楼洞开设了顺丰、新泰、阜昌三个制作砖茶的茶庄,随后,英、日、德等其它国家商人闻风而来。

之后,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拥而至,极盛时期大小砖茶厂和茶庄达200多家。2019年10月“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在赤壁开幕。 “羊楼洞·世界茶叶第一古镇”闻名中外。

走进咸宁赤壁这茶的世界、品味这世界的茶!赤壁作为万里茶路源头,经过千年,因茶兴盛、也因茶而闻名。从这里走出去的“洞茶”曾经深刻影响着古丝绸之路和亚欧万里茶路的商业文明和东西方文化交流。

如今,赤壁青砖茶万亩产业园打造的羊楼洞砖茶文化被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他们在立足打造世界级茶文化展示中心、打造中国高质量茶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华中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同时,围绕树品牌、建基地,以茶为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创建百亿产业发展,以标准化生产、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大茶文化推广与茶 健康 知识科普,跨区域文旅合作,通过‘互联网+’和融媒体,以茶文化体验为核心,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推动茶产业与 旅游 业深

度融合,全力推动产业文旅融合发展。

牛年又见赤壁,赤壁不止三国!还有千年青砖茶。春见咸宁,有我有你。

古赤壁借东风的故事已远去,今日赤壁青砖茶,正是凭借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咸宁农业农村局的春风,在这美好的春分时节,演绎着春天的新故事,是的,春见咸宁,一定会形成天下熙熙,皆为茶来;天下攘攘,皆为茶往的一道乡村振兴的新风景。

青砖茶产品文化传播青砖茶文化历史-第1张图片-茶赠网


青砖茶的历史渊源

青砖茶系采用海拔600-12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7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鄂南一鄂西南地处长江流经湖北留下的一个条形地带,北饮长江,大部分属微酸性黄红壤土。年平均气温13-18℃,,年平均降雨量750-1500mm,无霜期达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良好条件。

鄂西南地区茶事甚早,传说三国时东吴士燮、庞统、神医华陀曾在此采茶作药,医护将士。魏晋时,采茶叶已在鄂南地区初步发展,如晋代陶潜的《续搜神记》中所载:“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按:今鄂南全域晋时属武昌郡,其时武昌郡统七县,惟鄂南有大山。从地理沿革看,武昌山当属幕阜山一脉)。晋代著名道学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在赤壁葛仙山、黄葛山、随阳山等处修行十余年,采茶煮茶,潜心著述,写成道家著名典籍《抱朴子》,对中国古代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到了唐代,“长江中游的茶叶在唐代取得空前的发展,这种发展得助于当时迅速兴起的饮茶之风”。鄂南茶叶不仅列为贡品,还加入国家商贸,采茶叶空前发展,茶叶种植亦在民间广泛出现。今赵李桥所辖羊楼洞松峰山上的一株千年老茶树,相传植于唐太和年间(公元827年前后),它见证了唐代鄂南茶叶的辉煌。《太平寰宇志》载:“鄂州蒲圻、唐年(今崇阳、通城)诸县,其民……唯以种茶为业”。茶圣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云“江南出鄂州、袁州、泉城红、泉城绿、吉州。”鄂南各县唐时统属鄂州,唐时鄂州以江夏郡产茶为最,而鄂南各县则是江夏的主体辖地且是最适宜种茶区域。毛文锡在《茶谱》中说:“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痛。”可见鄂南在唐代就以药用大黑茶而蜚声茶界了。唐时鄂南的茶叶还为民族之间的文化友谊沟通作出了贡献,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中央政府赏赐给附马都尉吐蕃王松赞干布之茶叶即采自岳、鄂、赣三州。

宋代实行茶马交易及榷茶(茶叶国家专卖)之制,鄂南产茶更盛,《宋史·地理志》载:“岳鄂(今鄂南地区)处江湖之都会,全邵屯兵,以扼蛮獠,大率有材木、茗诧(诧即茶)之饶……”。随之国家定“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将荆湖北路之岳州、鄂州定为榷茶之地,年定上交国库榷茶247万斤。《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载国家规定茶叶主要品种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这种所谓的“片茶”,系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即今洞庄砖茶之雏形。

元明时,鄂南已成为湖广区域最重要的产茶区域。《明史·食货志》载:“产茶之所,湖广以武昌为首,然当时以兴国军(今通山、阳新一带)为最著。”《湖广通志》:“武昌茶出通山者上,崇阳、蒲圻者次之。”明代中期,为了茶马贸易的需要,当时产于蒲圻、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及湖南临湘一带的老青茶,运至羊楼洞(今赵李桥)加工后,大批销往蒙古等边疆地区。羊楼洞成为鄂南茶产销集散中心即从是时起。当时,羊楼洞一带出产的茶叶为了降低运费,减少损耗,便于长途运输。改变了宋代以来用米浆将茶叶粘合成饼状的办法,采用先将茶叶拣筛干净,再蒸汽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圆柱形状的帽盒茶。这种“帽盒茶”,即今赵李桥青砖茶之滥觞。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亲征噶尔丹后,废除了明代的茶马司和马市,开放了汉蒙民族的民间贸易,羊楼洞供边销的帽盒茶制造业更加兴盛。乾隆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间(1786-1795),山西茶商进入羊楼洞设茶庄制茶,当时著名茶叶生产厂家有三玉川、巨盛川,每年生产帽盒茶约40万公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市场对红茶的需求,鄂南的“蒲邑四乡皆产之,而种植较盛、获利颇多者,厥惟南乡,以其近羊楼峒(洞)茶市也。”而鄂南的崇阳,这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茶叶产区:“筛茶之男工,拣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声成雷,汗成雨”。“同郡邻省,各处贩客云集,舟车肩挑,水陆如织。”成为湖北著名的茶市。道光年间,广东帮茶商到羊楼洞收购精制红茶。1840年,羊楼洞有红茶号50多家,年制红茶5万担,供出口欧洲。

清中后期,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青砖茶开始出现了。嘉庆二十年蒲圻贡生周顺倜所作《莼川竹枝词》云:“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梁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原注:每岁西客于羊楼洞买茶。其砖茶用白纸缄封,外粘红签,题‘本号监制仙山名茶’等字。芙蓉山在西乡)”关于青砖茶正式生产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始自咸丰末年即1861年。根据查证,我们认为青砖茶出现的时间应该还略早一点。宣统年间修订的《崇阳县志》记载:“今四山俱种茶,山民借以为业。往年山西商人购于蒲圻羊楼洞,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粗叶,入锅火炒,置布袋中,揉成,再粗者,入甑蒸软,取捎细叶洒面,压做砖。竹藏贮之。贩往西北口外,名黑茶。道光季年,岁商麇集,采细叶曝日中,揉之不用火。阴雨则以炭焙干。”可见在道光末年已有成形的青砖茶出现。关于这一点,《蒲圻志》里也认为羊楼洞黑(青)砖茶的出现是在“道光、咸丰年间”。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初期的砖茶制造工艺较为原始:“砖茶庄之制砖方法,初极幼稚,即置茶于蒸笼上,架锅上蒸之,蒸毕倾入斗模内,置压榨器中,借杠杆之力,压成砖形,随即脱模置放室内,任其自干,数日后即可装箱起运。”这种压制砖茶的方法和今日机械压制方法相差无几,唯当时的干燥方法是放置半成品任其自干,与采用锅炉蒸汽烘干稍有不同。其法后有所改善:“由杠杆压榨器改为螺旋式压榨机,制成之砖,较为紧结”。

洞庄茶厂砖茶生产历史悠久,据记载可追溯到唐朝年间,羊楼洞古镇雷氏家族世代经营砖茶,清乾隆元年(1736年),羊楼洞商人雷中万(雷氏第五十五世)开始创办“羊楼洞茶庄”,后又将“羊楼洞茶庄”更名为“洞庄茶号”。茶号设在羊楼洞古镇庙场,厂房设在羊楼洞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芙蓉山产老青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制作。因观音菩萨座驾为莲花,故所产砖茶“以莲花为案,以洞庄二字为识”。雷中万第四子雷东阳,孙雷国祥(生于1777年卒子1818年,即乾隆四十二年至嘉庆二十三年),曾孙雷立南(1812一1878,号受山)均经营洞庄茶号,生意兴隆,“贸茶为业,往来粤东,颇获蝇头。”。洞庄砖茶留传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古诗: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便是描写的羊楼洞著名的观音泉与洞庄砖茶史。

砖茶巨大的销售量和丰厚的利润也引起了外国资本家的注意,19世纪60年代,俄商率先在汉口开办茶庄(厂),收购毛茶,使用蒸汽机压制茶砖(红茶压制的米砖)。“在汉口及九江一带之俄办砖茶厂,制造砖茶之方法简单而有效。有一笨重之模型,上有精细花纹,放于水压机中,不论红茶或绿茶,经过平常制造过程后,再加蒸热而放入模型中,其程序为先放一层上等茶,然后放一厚层之粗劣茶叶、再加一薄层上等茶于面上。俟复以模型后,再用水压机重压之。旋去压力,取出模型,即得砖茶。经三星期之干燥,即告完成”。 仅仅几年间,“汉口烟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机器制茶之屋也”。

1863年以后,汉口成为世界茶叶港,沙俄皇族财阀、茶商巴洛夫,开始从汉口深入鄂南羊楼洞开设加工毛茶、制造砖茶的茶庄。俄商李特维诺夫亦直接来华投资,在羊楼洞兴办了“顺丰砖茶厂”,开创了中国近代第一工厂。随后几年,俄商又先后在羊楼洞开设了“阜昌砖茶厂”和“新泰砖茶厂”。不仅如此,羊楼洞的茶种还在俄罗斯繁衍生根,1893年,清政府派遣刘峻周赴俄国种茶,临行,从羊楼洞运走10万棵茶苗至俄国格鲁吉亚种植成功。

同治光绪之际(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羊楼洞进入茶事极盛之期,年销往西北砖茶可达30万担以上,镇上茶庄近百家(由俄商、晋商,粤商等分别开办),工人计日或计件取值,最大的茶厂有十七个分庄,雇工总数达数百人。运茶的独轮手推车川流不息,小镇上制茶从业人员多达二万多人,有“小汉口”之称。今日羊楼洞之青石板街道尚留存独轮碾压所成深槽,当日之繁荣可见一斑。

羊楼洞所产砖茶压制初期主要供蒙古、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因为路途遥远,且为了便于驼运,砖茶的外包装是用衬以厚纸和叶子的篾篓。其主要运输路线是用独轮车将砖茶从羊楼洞运至新店,再由新店装船运汉口,溯汉水而上至襄阳和谷城,然后从襄阳到唐河,或从谷城到邓县,再用畜力陆运河南社旗,经洛阳渡黄河,走山西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包头,经张家口转销各地的称东口货,经包头转销的称西口货。东口货再从库伦(今内蒙国首都乌兰巴托)至当时的中俄边界重镇恰克图,恰克图成为当时欧洲与俄罗斯的茶叶集销中心,茶叶之路由此西延至布里亚特首府乌兰乌德和西伯利亚最大城市伊尔库茨克,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秋明、叶卡捷琳堡、彼尔姆、柯斯特洛马、雅罗斯拉夫、莫斯科、终抵圣彼得堡。十九世纪上半叶,经恰克图转口的鄂南茶叶出口额达到了中国对俄出口总额的40%。在贩茶运茶的过程中,刘姓的一支发现谷城西南山区适合种茶,就在谷城落户,这支茶商的后人,就是现在的汉家刘氏茶坊家族。当时以鄂南赵李桥为起点的这条在历史上存在了二个多世纪的茶马古道,总长近万里,行程需数月,成为沟通中国与欧洲茶叶贸易的桥梁和纽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砖茶北上运输的路线,直至民国七年(1918年)才开始改变,那时粤汉铁路(今京广线南段)与京汉铁路通了车,在西距羊楼洞4公里的地方设了一个赵李桥火车站,青砖茶可直接由赵李桥上火车北运,而不再经水路中转。

米砖茶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初,羊楼洞的晋商“聚兴顺”将牌坊图案印于米砖茶之上,用作产品标识,“牌坊”商号诞生。俄商将德国报废的蒸汽机火车头拉到鄂南羊楼洞,将其蒸汽锅炉部分改造用来蒸茶和烘干砖茶,利用其动力压轴原理改作压机压制砖茶,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工业革命,俄商将“火车头”图案压印至米砖茶表面上,“火车头”商号诞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羊楼洞青砖茶生产工艺已极成熟,以“义兴”砖茶厂为例,每班就有装匣12人、提包6人、洒面吊3人、底吊3人、送吊(称秤)3人、端箕3人、担洒面3人、担里茶3人、担底茶3人、木工人12、推盘18人、搬斗18人、出砖6人,担砖3人、晾砖3人、送斗3人、油面板3人、担煤3人、烧炉3人、捆箱5人、担水10人、验收6人、管厂3人;还有发酵(洒水查温度)、翻堆(日翻八千斤)、挖洞(通风)、烘炕、搬箩等工人。当时因为“川”字青砖茶名气极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砖茶压制出来后,“义兴”砖茶厂的老板王致中都要带领山西籍的管事一块一块的复称,不准缺斤少两。见到洒面不匀或砖面茶叶粗糙的一律不准装车外运。由此可见为了维护鄂南“川”字青砖茶的产品信誉,多少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抗战爆发后,羊楼洞被日军铁蹄践踏,日军国人韩弼臣、王致中两老板创办的著名大茶庄“聚兴顺”、“义兴”强令更名为中日合资的“武汉制茶株式会社”下属第一厂、第二厂,侵我民族资本。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民国政府接管日伪资产,成立民生茶叶公司下属鄂南砖茶厂。

1949年7月中旬,中南军政委员会派遣军事代表率员接收国民党湖北民生茶叶公司鄂南茶厂。10月初对国民党湖北省银行复兴茶厂、民族资本义兴茶行、聚兴顺茶行进行接收,成立“中国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

1953年,企业自羊楼洞迁至赵李桥,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赵李桥茶厂”。

参考文献

(1)晋虞溥《江表传》

(2)牟发松《唐代长江中游的经济与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3)《宋史·食货志》

(4)万献初,宗嵩山。鄂南茶文化(第二章)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5)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赵李桥茶厂厂史编写组,《洞茶今昔》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第一版

(6)《大盛魁史料》,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资料

(7)(14)湖北省蒲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蒲圻志,卷九 工业(一)制茶工业。海天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8)民国《蒲圻乡土志》,民国十二年刻本。

(9)同治《崇阳县志》卷四《物产》。

(10)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贸易P348,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11)湖北省蒲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蒲圻志,卷六 特产(一)建国前茶叶。海天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12)容 闳《西学东渐记》(第九章)产茶区域之初次调查

(13)(15)(16)(22)湖北省志贸易编辑室。湖北近代经济贸易史料选辑(第一辑)。茶叶贸易。1984年,第一版

(17)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贸易P18,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18)威廉·乌克斯(美):《茶叶全书》(中译本)上册,第165页。中国茶叶研究社1949年版

(19)史念书:《清末民初我国各地茶业振兴纪实》,见《农业考古》1991年第2期,“茶文化专号”

(20)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贸易P48,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21)《蒲圻乡土志》,民国十二年铅印本。

(23)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湖北羊楼洞老青茶之生产制造及运输。金陵大学,1934年10月调查1936年出版

(24)费正清 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七章 中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2月第一版

(25)余伯勋《羊楼洞砖茶运输的变迁史话》 政协蒲圻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蒲圻文史(第五辑)。1989年9月

(26)雷启汉。羊楼洞义兴茶砖厂,政协蒲圻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蒲圻文史(第五辑)。1989年9月

3万块湖北青砖茶回赠蒙古国,中国的茶文化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为了感谢蒙古国“千里送暖羊”的深情厚谊,12月8日,湖北省政府用1.5万份共3万块赤壁青砖茶作为捐赠物资之一回赠给蒙古国,以表达对蒙古国政府和人民的感谢。

所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羊来茶往”体现的正是泱泱大国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

01.

从“万里茶道”走出来的小镇

赤壁青砖茶是啥来头?

赤壁是万里茶道的源头城市,有中国青砖茶之乡、中国米砖茶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世界茶业第一古镇之称。

说起“万里茶道”,这是一条以运送茶叶为主的古商道,南起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彼得堡,串联中、蒙、俄三国200多个城市,全长1.3万公里。

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赤壁羊楼洞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镇,聚集了200多家茶庄和加工作坊,成为国际茶叶贸易名镇。

赤壁青砖茶经由“万里茶道”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茶贸易的半壁江山。

赤壁青砖茶主要是边销茶,古代为了方便运输,最开始做成草帽状,叫帽盒茶。后来改成茶砖,叫青砖茶。为了便于草原兄弟辨认,上面留有“川”字记号,一直延用到现在。

02.

青砖茶的历史

青砖茶隶属于黑茶的一个分支,是中国黑茶的代表之一。主要产于湖北赤壁市羊楼洞古镇,以后发展到汉口、襄阳等地,已有两百多年的生产历史。

▲羊楼洞古镇

刚刚落幕的2020“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就是在羊楼洞古镇举办的。

位于湖北的赵李桥茶厂“川”字青砖茶,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同时也是最早一批被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

乾隆年间茶商雷中万开办“羊楼洞茶庄”,茶庄设在庙场,开始制造茶砖。

《中万公传》有“砖茶之源,万年洞庄”之说,《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等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匾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老茶即老青茶。

03.

蓬勃的外销之路

湖北生产“青砖”的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赤壁青砖茶博物馆

19世纪下半叶经中国出口的茶叶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汉口输出占国内茶叶出口的60%,其中以湖北产老青茶砖比例最大。

据《茶业通史》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青砖茶集中在湖北赤壁的赵李桥茶厂大量生产,以满足边销的需要。”

直到今天,这里生产的青砖茶和红砖茶还在继续源源不断地销往我国内蒙、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漠北地区,同时外销欧美和日、韩等二十多个国家。

万里绵延茶路,千载文化交融。青砖茶及茶文化早已超越国界,成为连接中西的纽带。

04.

深受高原人民喜爱的口粮茶

这次湖北回赠的这份礼物算是送到大家心坎上了,蒙古国草原面积广阔,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农牧业的基础。居民日常饮食以乳制品和肉制品为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很高,少量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等食物。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有降脂肪、促消化的功效。边疆塞外少数民族对茶的喜好,甚至到了“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程度。

而且说起来,这青砖茶的产生也正是源于这些高寒、高脂肪饮食地区人们的生活需求。

需求量大的同时,再加上过去运输与贮藏的困难较多,刺激着茶商们不断改进茶叶的采集与制作方法。

经过百年的积累才逐渐形成了如今这种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的青砖茶。

如今,有着悠远历史的青砖茶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在目前种类繁多的茶叶市场,这种后发酵茶因其独特的品质,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人们品味着青砖茶,仿佛在领略异域的风情,倾听远古的声音。

青砖茶(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青砖茶(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2015-03-26在广东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南国大厦1栋9楼D/E室。

青砖茶(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335206043K,企业法人陈梦英,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青砖茶(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从事文化交流;艺术创作;茶艺、国学培训;从事广告业务;企业形象策划;文化活动策划;展览展示服务;文化产品、农特产品、电子产品、礼品的购销;在网上从事商贸活动;国内贸易(以上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等规定需要审批的,依法取得相关审批文件后方可经营)。茶叶的批发零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包装饮料的批发零售;艺术表演。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青砖茶(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上一篇怎么辨别黑茶的真假(黑茶鉴别方法)

下一篇黑茶的历史(黑茶的历史文化)

黑茶文献本月排行